各位老师、各位同志们:
大家下午好!
今天是个非常值得隆重庆祝的日子,我们即将迎来第34个教师节,同时又是济南、青岛、威海一校三地共334位新聘教职工入职培训圆满结束的日子。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代表学校对大家辛勤的付出表示真心的感谢,对新同事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对获奖的老师表示诚挚的祝贺!
今天这个大会的形式非常好,既对过去一年辛勤付出的杰出教师和优秀团队进行了表彰,也对新入职的同事进行培训总结,让这个本就特殊的日子充满了更加丰富的内涵。新老教职医务员工汇聚一堂,既让老同志感受到了新同事的激情与活力,又让新同事感受到了老同志的荣誉和骄傲。刚才,我们为不同领域的杰出代表颁发了不同的奖项,为新聘教职工颁发了结业证书,先进典型发表了获奖感言,新聘教职工代表也作了发言。大家讲得都很好,介绍了取得成绩的心得,交流了参加培训的感受,这些都是我们作为教师和即将成为教师的宝贵经验。
我们很高兴地看到,过去一年来,以今天受表彰的老师为代表,在全体教职医务员工共同努力下,学校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新征程上又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我们紧紧围绕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目标,扎实推动学校内涵发展,稳步推进各项工作,进步明显。
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致力于培养中国最优秀的本科生和富有创造力的研究生。探索构建了“以德为先、三位一体”的本科教育体系,通识教育成效显著,一批课程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拔尖人才培养创出品牌,理科的泰山学堂、文科的尼山学堂、医科的齐鲁医学堂、工科的崇新学堂,各具特色、异彩纷呈。创新创业教育实现了广覆盖、全过程、普受益、可持续,成为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精品课程建设方面,整体指标列国内第5-10位。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育人特色和优势得到专家组高度认可。
重点建设学科不断加强。全球汉籍合璧工程持续推进,并入选山东和国家重大文化工程。章丘焦家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入选2017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我们筹建数学与交叉科学中心,成立数据科学研究院,以数学为基础围绕经济社会管理、工程技术、医疗卫生等领域中的核心问题开展原创性、系统性、引领性研究。开启校企共建学院先河,与齐鲁交通发展集团合作共建齐鲁交通学院。获批建设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研究院,成为全国5个健康医疗大数据区域中心之一。有7个临床专科已经跻身全国十强。
学术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科技经费突破10亿,军工科研取得积极进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数、SCI论文收录数稳居全国高校前十,首次以第一作者单位和通讯作者单位在世界顶级学术刊物《Cell》上发表研究论文。科技成果转化实际收入从过去的140万跃升到今天的3197万。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访问我校并达成合作意向,山大将继续深度参与AMS项目研究,在暗物质探索中发挥更大作用。在文科方面,积极培育“山大学派”,近几年国家级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数量始终位居全国高校前列,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中作出山大贡献。
人事人才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入。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将人才强校战略提升为学校发展主战略。出台了《关于深化人事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和配套方案,强力推进系统性深层次改革。建成“拔尖人才-领军人才-青年人才-后备人才”四个层次的山大特色杰出人才体系。实施青年学者未来计划和齐鲁青年学者计划,支持青年优秀人才快速成长。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打造齐鲁青年论坛等引才品牌,在加拿大、德国、美国成立海外人才工作站,一批杰出学者陆续加盟。去年,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入选数创历史新高。今年1-8月份,全校引进长江学者、齐鲁青年学者等各类高层次人才数量,比2017年全年总数还多出20%。
这些成绩和荣誉的取得,离不开我们每位同事的辛勤付出和努力,是我们共同奋斗的结果。今年对学校来说,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上半年,我们成功召开了第十四次党代会。这次大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双一流”建设迈向新阶段,学校事业发展站在新起点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是一次贯彻新思想、对标新时代、勇担新使命、开启新征程的大会,也是一次高举旗帜、解放思想、凝心聚力、团结奋进的大会。大会审议通过了学校第十三届委员会《追求卓越 只争朝夕 奋力开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新局面》的工作报告,确立了学校在新时代的奋斗目标、基本思路和发展战略。
同志们,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党的十九大报告指明了新时代教育工作前进的方向,“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是我们作为老师的使命。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所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117年前,山东大学堂筹建之初,就已经将“为国育贤”作为我们的办学祖训;我们始终秉承“为天下储人才,为国家图富强”的办学宗旨,为国家培养输送了数以十万计的优秀人才,这是我们作为教师的荣光,这是我们作为山大人的荣光!今天,我们站在新时代的历史起点上,更要和山东大学一起,肩负起“为国育贤”的历史使命,扛起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我们的名字既要印在山东大学教师的名册当中,更要深深刻在学生心中,写在山东大学辉煌历史的长卷中。借此教师节表彰和新教工培训结业的机会,我想向各位新老同事提几点希望。
一是希望我们的老师要立足新时代,努力建功立业。今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时指出,“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今天,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前不久,中央下发了《关于在广大知识分子中深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的通知》,习近平总书记对弘扬爱国奋斗精神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激励广大知识分子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为祖国的繁荣而不懈奋斗。
二是希望我们的老师要适应科技时代,落实立德树人。今天开始,我们的新生陆续开始报到,每年九月的这个时候,看到这些孩子的脸庞和身影,我都感到肩头上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因为这些孩子是我们祖国的未来、事业的希望,培养好、教育好、保护好这些孩子,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是我们的使命、是我们的天职。怎样教育好这些孩子?我认为一个“坚决不能变”,一个“积极求变”。一个“坚决不能变”,是指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一个“积极求变”,就是我们要积极适应当今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对于我们的传统教育模式带来的冲击与变革。面对扑面而来、汹涌澎湃的新一轮世界范围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如果我们因循守旧,理念思路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没有及时应答,我们的人才供给就会跟不上,我们就会滞后于时代变革,甚至不能够满足国家的需要。我们要积极适应这样的新形势,积极推动课堂改革,以更大的勇气、更大的魄力、更大的智慧探索高等教育的新理念、新标准、新技术、新模式、新文化。
三是希望我们的老师要投入学术时代,不断追求卓越。前不久,学校领导班子召开了暑期务虚会,主题就是“学术兴校”。经过深入研讨,我们形成了高度共识,并将学术兴校作为新学期发展战略之一,在新学期要深入推进。学术是大学的生命,是大学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体现了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没有一流的学术,就没有一流的大学。当前,我校在学术研究方面还存在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要从根本上解决发展的问题,大幅提升学术实力,就必须将学术兴校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把学术振兴作为学校发展的第一要务。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把“四个服务”作为学术兴校的根本落脚点,将学术兴校作为重大历史责任,在新科技革命、经济发展新常态、国家重大战略、服务山东、“双一流”建设等宏观背景下思考规划推进学术兴校,以学术振兴为牵引和突破,加快“双一流”建设步伐。
四是希望我们的老师要致敬过去的时代,传承山大精神。在今天这个日子,我们要特别致敬两位老师以及他们代表的山大精神。一位是艾兴院士,一位是赵明义先生。艾兴院士生前经常教育学生的一句话,“做人要老老实实的,做学问也要老老实实的,追求真理,造福人民,为国家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艾兴院士坚持先进制造敢为天下先,近年来,虽已九十岁高龄,仍然坚持工作在科研和教学的第一线,甚至跑遍了与机械制造有关的企业,带领学生实习,深入调查研究机械加工的切削用量,帮助指导解决实际问题。未生病之前,艾兴院士每天坚持上班,从未间断过指导培养学生。艾兴院士一生都与工业刀具打交道,“神刀”问世、敢为人先,但其为人却虚怀若谷、不露锋芒,给我们留下的是一种科学的信仰、一段山大的精神。赵明义先生“学科社、信科社、干科社”,毕生坚定践行信仰。他从教的50年中,始终秉持严谨的治学精神、坚定的理想信念,并把个人信仰和学术研究达成了高度一致。今年5月26日,我参加了赵明义先生国家重大社科项目结题。开完结题会以后,我把赵先生从知新楼台阶上搀扶下去合影留念,并嘱咐他要好好地注意身体。赵先生拄着拐杖跟我说:“我的身体非常好,我马上要到青岛去给学生上课。”谁知这一走竟成永别。赵先生说他做到了“五个一”:带出了一支过硬的学术队伍,办好了一个独具特色的专业,建设了一个重点研究基地,创建了一个国家重点学科,创办了一个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我认为赵先生更为全体山大人树立了一个标杆、一个榜样、一种精神。两位老师身上所代表的这种山大精神,就是我们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无坚不摧的力量。学校党委要号召全校教师、全校学生,向艾兴院士和赵明义先生学习。
各位新老同事,我们今天的大会实现了新老同志的交融、新老同事的传承,我们山大的荣誉和文化在大会中得到了传颂和继承,我们要一代一代将我们学校的光荣传统和文化精髓发扬下去,为早日实现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山大贡献!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