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山大要闻 > 正文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大家谈丨刘健: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永远在路上

发布日期:2024年07月22日 19:00 点击次数:

编者按:近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京召开。这次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举行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的举行,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坚强决心和强烈使命担当,是对新时代新征程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再宣示,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在日前召开的山东大学第十五次党代会上,学校勇担教育强国时代使命,聚焦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提出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解放思想、敢闯敢创,踔厉奋发、全面图强,为加快建设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世界一流大学而团结奋斗。指出未来五年是建设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世界一流大学的关键时期,要按照“一五七九”的发展思路,加快推进“以质图强”的系统性变革,加速实现“全面图强”的整体性跃升。

为进一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学校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进一步凝聚改革奋进力量,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策划推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大家谈”栏目,集中展现广大师生医务员工攻坚克难将改革进行到底,谋划事业发展的思路举措,以及积极探索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的山大实践、山大模式,号召全体山大人在以教育强国建设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中书写新篇章。


人事部部长、人才办主任刘健: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永远在路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重点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充分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坚强决心和强烈使命担当,也说明了改革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一劳永逸的事情。

治大国若烹小鲜。高校作为教育、科技、人才的集中交汇点,是国家最宝贵的资源。要使生产关系不断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必须葆有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的清醒,以正确的方向、闯创的决心、科学的路径,向改革要动力,用改革增活力,为学校第十五次党代会谋划的发展蓝图提供强力人才支撑。在改革理念上,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赋能发展新质生产力为目标,无论谋划和决定改什么、怎么改,都正确处理好全局和局部的关系、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于法周延、于事有效。在改革谋划上,要开门搞好调查研究,紧盯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从实际出发制定改革举措;坚持守正创新,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条块协同,加强各项改革举措的协调配套,着力凝聚各方改革共识。在改革实施上,凡是议定的都要狠抓落实,提高执行力,明确优先序,把握时度效,以钉钉子精神抓好跟踪问效。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相结合,坚持试点先行和面上推进相结合,及时回应好各方关切,努力把好事办好。

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学校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初心始终是建立适应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要求的体制机制和打造一支世界一流大学水平的师资队伍,总体分为三个阶段:

(一)改革探索阶段

落实《山东大学综合改革方案》,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一是探索构建山东大学杰出人才体系,初步形成了以高层次人才为核心的师资成长路径。二是探索聘用制度改革,实行岗位管理,合理确定二级单位编制总量。三是探索考核评价制度改革,在分类评价、评价机制等方面开展有益尝试。四是探索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初步构建岗位绩效工资制度体系。五是探索特区试点改革,以岩土工程中心等为试点,下放人才引进、评价等自主权,成效显著。

以上探索,既为全面开启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积累了宝贵经验,也坚定了改革的信心和决心。

(二)改革1.0阶段

学校第十四次党代会后,以《山东大学关于深化人事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为牵引,以全面建章立制为主要任务,深化“放管服”,推进首轮改革。一是,赋予二级单位人员选聘自主决定权、绩效奖励自主分配权、评价标准自主制定权,将编制岗位打包下达、绩效工资全额拨付给各单位,推进多元分类评价。二是管,坚持引育并举,增强学校杰出人才体系支持力度,实施预聘-长聘改革,推进博士后分类发展。建立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实行领导班子KPI考核。三是服,建立领导班子联系服务人才制度,建设学校荣誉体系,对接用好省市等地方政策资源,实施人才工作表彰奖励政策,强化人才发展支撑。

经过首轮改革,人才队伍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国家级人才年度入选数量连创新高,现代化制度体系已见雏形。

(三)改革2.0阶段

中央人才会议召开后,以《山东大学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为牵引,推进改革提档升级,着力攻克制约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的“关键难题”,提升体系化、精细化水平。

一是有谋划构建工作体系组织建设上,成立学校人才发展委员会,优化人事人才研究议事机制,指导全校二级单位设立人才引育办公室,组织编写年度人才引育计划、开展人才申报摸底,挂账销号、抢抓进度。组织建设引才大使队伍,将散点化、自由化的校外引才荐才工作变得更加高效,强化事业引才与感情引才的有机融合。政策设计上,强化扶优、扶特、扶强导向,以编制岗位投放调动人才资源向国家战略急需、学校发展重点集中,促使好钢用在刀刃上。进一步优化杰出人才体系项目层级,增设文科杰青优青岗位,完成首批人才体系支持人选聘期考核,从以遴选为主的评价模式过渡到选考用全闭环管理模式。

二是有支持加强人才培育。为人才成长搭建平台,主动出击,全程参与山东省制定济青国家人才平台实施方案,深度密切与地方沟通交流,争取更多资金、空间、编制叠加资源,构筑学校人才队伍规模优势、比较优势。稳步推进“大师+团队”的建设模式,适当倾斜评聘推荐指标,鼓励建设高水平团队,强化有组织科研。为人才成长提供机会,将“领军人才倍增”“青年人才托举”“推进博士后队伍高质量发展”分别列为2022年度、2023年度、2024年度山东大学党委书记人才项目,省校合力打造一流人才梯队。增设重大成果贡献破格教授绿色通道,增设卓优博士后岗位,打通了博士后到青年拔尖人才的培养成长路径。

三是有目标提升引才质量。拓宽全球视野搭建起以齐鲁青年论坛、海外现场招聘、云招聘等为核心的全球立体化引才聚才网络,大力延揽各方优秀人才。借助青塔、学术桥等新媒体平台向海内外广泛发布引才信息,面向华人学者定点投放引才信息近百万次。注重内涵发展,进一步提升师资引进标准,严格审核考察。充分调动校内人才以才引才的积极性,加强人才工作形象宣传,提升齐鲁青年项目品牌影响力,讲好山大人才成长的故事。

经过阶段性努力,学校人才队伍建设接续突破,2022年依托学校入选国家级人才总量位列全国高校第八,2023年某国家级青年人才单项入选数量再次位居全国高校前三。学校博士后总量占全省1/3,45岁以下青年教师占全校专任教师比例近60%,青年人才逐渐成为学校建设发展的中坚力量。

尽管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对照学校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的“以质图强”系统性变革、“全面图强”整体性跃升目标要求,仍存在以下深层次问题亟待破解:海纳百川、开放包容的意识不够,在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凝聚形成大团队上还缺少有力抓手;具有行业话语权和影响力的顶尖领军人才数量偏少,在本领域同层次拔尖青年人才数量不足,队伍整体在深度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任务方面有差距;部分二级单位引才育才主动性不强,激发全员活力的政策抓手还较少。

基于以上问题,我们将进一步推动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三个升级”:一是从“以改革助力人才队伍建设,支撑学校事业发展”升级为“聚焦党和国家战略需求建强人才队伍,靶向发力推进改革”,二是从“重视人才数量快速提升”升级为“力求人才数量和质量双提升”,三是从“人事人才部门单线推进改革,优化校内资源配置为主”升级为“协同全校部门推进改革,强化校内外资源叠加优势”。具体将重点抓好以下方面:

一是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将凝聚服务国家共识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最高追求强化党管人才,进一步发挥各级党组织在人才工作中的核心领导作用,压紧压实基层党政主要负责人的人才引育责任。主动融入山东人才集聚“2+N”格局和济青国家人才平台建设,构筑山东人才高地建设关键支点。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和科学家精神,持续提升顶尖领军人才和各级领导班子胸怀格局,塑造“海纳百川、开放包容”的人才文化,涵养“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人才生态,凝聚全校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的共同思想基础。

二是急发展之所急,加快实现更具影响力、更大规模的顶尖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团队引育突破。结合发展新形势,优化重塑学校杰出人才体系,挖掘并培养有战略科学家潜力的后备人才,增设与产业界紧密联系、相互驱动的应用转化类岗位。超前谋划做好两院院士增选工作,做好哲学社会科学一级教授岗位设置工作,围绕国家和学校发展急需,“一人一策”引育战略科学家和学术大师,加强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团队超前培养与整体引进。协同相关职能部门,进一步整合优化团队建设政策资源,分类、分层支持一批团队,力争形成一批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成果及可推广的团队建设模式。

三是积蓄内涵式发展势能,着力打造具有高潜力、竞争力的青年人才队伍。继续抢抓海外引才关键机遇窗口期,线上线下多渠道宣传招聘,以真金白银的高质量政策提升海外青年人才引进质效,增强对高潜力人选的吸引力,稳定发展预期。健全青年人才发现、选拔、培养机制,分批遴选具有发展潜力和组织领导能力、业界认可度高且处在职业生涯关键节点的优秀青年人才进行超前培养,强力提供支持,解决“关键小事”,形成先发优势。加强省校企联合,着力扩充在站博士后规模,推动博士后在站总量翻番,面向未来做强师资储备。

四是放大改革倍增效应,构建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的大人才工作格局。健全资源分配体系,向学校重点建设学科和服务国家战略急需的领域倾斜,加大对重点方向、重点平台、重点团队的支持力度,稳步推进科研机构优化整合和协同发展,扩大第二批人才特区建设范围。健全考核评价体系,强化创新、质量、实效、贡献导向,完善标志性成果认定机制,推进团队评价、长周期评价、学科交叉评价、国际同行评价,优化预聘转长聘模式。健全执行落实体系,立起人事人才部门和工作队伍能者上、勤者奖的鲜明导向,对难度大的改革,加大基层督导问效力度,确保学校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供稿单位:人事部(人才办)    作者:刘健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林竹 谢婷婷  】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