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官网iOS app下载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山大要闻 > 正文

山大小树林文化论坛:静心教书 潜心育人

发布日期:2007年09月11日 11:39 点击次数:


    [本站讯]在第23个教师节来临前夕,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在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为了学习胡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感念师恩,9月10日下午,山东大学第86期小树林文化论坛在东校区新校小树林举行。
    浓荫蔽日的小树林里,围绕“静心教书、潜心育人”这一话题, 师生欢聚,互相交流,共叙深情。本次论坛邀请到了山东大学许多教学名师、思想政治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青年教师,他们是:全国教学名师、医学院高英茂教授,全国教学名师、数学院刘桂真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经济研究中心黄少安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数学院王小云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材料学院刘相法教授和化学院郝京诚教授,山东省泰山学者医学院陈哲宇教授、化学院丁轶教授、晶体所何京良教授,山东省教学名师、信息学院蔡履中教授,“齐鲁晚报”杯省高校十大优秀教师、公共卫生学院谢克勤教授,2006年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得者、物理学院王克明教授,山东省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教育工作者、护理学院张慧老师,山西灵丘支教团成员张剑同学。山东大学校长展涛、副校长王琪珑等参加论坛,与师生共庆教师节。
    论坛开始之前,同学们谈到了自己心目中的老师印象。来自山西灵丘支教团的张剑同学,有着在贫困山区的执教经历,他认为,教师只是普通的人,但是没有作为教师的亲身经历,就不会知道其中的艰辛,不会体会到教师为教书育人付出的艰辛劳动。而作为国家教学名师的刘桂真教授,以自己在山大生活几十年的深厚感情,这样描述自己:我永远都是一个普通的大学教师,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刘老师希望在以后的日子里,能为山大的发展发挥自己的余热。展涛校长献上鲜花,为自己的老师送上美好的祝福。
    作为师德标兵的蔡履中教授谈到胡总书记提出的“四点希望”时说,作为教师更要做到淡泊名利,志向高远。他告诉同学们大学学习知识固然重要,但更要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蔡教授还即兴朗诵了自己年轻时写的诗歌,赢得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高英茂教授年届七十,话语朴实真诚:我从国外回来就没干别的,一直在山大教书。活了这么大年纪,也没什么成就,但是从来没有现在这么开心。每年教师节的时候,我都能收到满屋子的鲜花。老人还谈到了教师精神,那就是点燃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精神,就是默默奉献、辛勤耕耘的春蚕精神。这也就是总书记所说的教师精神。
    在一曲优美的音乐《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之后,嘉宾们谈到了如何培养中国最优秀的本科生这一话题。张慧谈到:学生是家长心中的百分百,我爱我的学生,他们就像我的孩子。学生学习知识重要,但人格培育更重要。陈哲宇教授认为,大学是一个人构建精神家园的重要时期,大学生活是一种精神升华和文化的熏陶,是获取知识能力的时期。培养最优秀的本科生,郝京诚教授有自己的标准,那就是能够适应社会,能够为社会接纳,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而王克明教授则殷切勉励同学们:要勤奋、自信、团结、奉献,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对于教师这个行业,更多的人看到了崇高和神圣,黄少安教授有自己的想法。他说:“教师的职业是神圣的,但我更愿与大家成为朋友”。他认为最优秀的本科生,第一,要学会学习知识,同时初步学会创造知识;第二,要学会适应社会,初步学会适应人类社会。王小云教授希望本科生们一定要潜心学习,不要仅仅为了考试。要重视老师的指导,要大胆思考,勇于尝试,不要拘泥于传统的思维模式。”
     展涛校长也谈了自己的感受。他说,今天我们在这儿谈“静心教书、潜心育人”,其实就是老师们用他们的知识、他们的人格魅力、他们的胸怀视野言传身教,告诉我们怎样学习,如何做人。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亲历者,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呢?温总理是这样说的:一是要有爱心,二是要有知识。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人才,那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人?温总理是这样说的:无论是做教师,还是做人,都应该有一颗同情心、一颗爱心。教育是中华民族的未来。正因如此,大学教师、管理者、大学生才承担着一份责任。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我更喜欢这样的观点:老师应该和学生处在平等的地位上,大家共同创造未来,创造美好的生活。温家宝总理说,教育事业是人类最崇高的事业,教师是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老师可以影响一个学校的学生,也可以影响我们的社会。大家应该像温总理所说的那样,“接受文化的熏陶,感受人文情怀的温暖,呼吸自由的空气,真正享有智慧之光、仁爱之美,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民教师。”我想这是我们大家共同奋斗的目标。
    论坛最后,展校长朗诵了温总理的诗《仰望星空》,勉励同学们经常地仰望天空,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学会知识和技能,做一个关心国家和世界命运的人。                                     |   |   | 
  |   |    
]


【供稿单位:校团委    作者:文/谭琦 图/付永敢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宜山  】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