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路上,感谢有你
发布日期:2014年11月23日 09:23 点击次数:
几天前,湖南卫视粉丝网官方微博“湖南卫视芒果捞”在网络上公布了汪涵升级做爸爸的喜讯,报喜微博中写道“小酸菜顺利降生!母子平安!恭喜涵哥乐乐!”并附上一张汪涵与杨乐乐的素颜合影。看到消息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比起对各位男神女神生儿育女的祝福,陪伴我长大的汪涵当上爸爸更让我感到由衷的喜悦和激动。
作为一位主持人,天天兄弟里的老大哥或许才是汪涵正式进入全国观众视野的第一步。但对九零后的湖南人而言,汪涵是记忆里一个特殊的存在:《越策越开心》里,他是涵涵也是三打哈;他会各种方言,你想得出的,他都能来上几句;他能策会策喜欢策,让人不得不佩服他学识之丰富,思维之活跃,应变之快速;他从打杂小弟出身,却靠自己的努力成为一线主持人的励志故事……大部分九零后的湖南孩子是守在电视机旁度过周末的夜晚的:周五看《越策越开心》,周六看《快乐大本营》,周日看《一家老小向前冲》……这已经成为了一个雷打不动的约定。
提起湖南,或许大家都是先想到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快乐家族)和《天天向上》(天天兄弟)。你会唱“啦啦”歌,也知道“大家好,我们是天天兄弟”,但你不知道,在湖南经视里也曾有一对好基友——《越策越开心》里的汪涵和马可,越播越开心里的三打哈和哈得死。有一种暧昧叫马可和YOYO(你也可以叫她Y,O,Y,O),有一种默契叫涵涵和可可,还有一种共难叫三打哈和哈得死。大家永远都在猜马可什么时候会和YOYO在一起,小黄鸭为什么要插入三打哈和哈得死之间。只是后来我们才知道,YOYO的另一半是《湖南新闻联播》里西装革履的魏哲浩,免不了又是一番感叹。
从《越策越开心》到《天天向上》,从2004年到2014年,汪涵陪伴着我们走过了十年。十年之前,汪涵步入而立之年,我们初识他,无谓喜欢与否;十年之后,汪涵迈入不惑之年,我们熟知他,喜爱与记忆或许是回答。汪涵胡子大叔的形象与不时冒出的充满禅意的话语曾让我们一度担忧他会选择一人终老,幸运的是他和乐乐有了自己的家,并迎来了“水木清华”的小沐沐,我们激动地讨论着或许该去多买几桶老坛酸菜面,随份子庆祝“小酸菜”的诞生。
我曾经以为,来到山东读大学会让我逐渐遗忘家乡的人、事、物,可我发现我错了,外出求学才是我全方位了解家乡的开始,新闻上与湖南相关的消息会引得我注目。也许是和我所学的专业(文化产业管理)有关,很多老师布置的作业都要求我们深入地、全面地解自己的家乡,于是我特意借了汪涵的《有味》,书中的描述仿佛让我回到了记忆角落中的靖港小镇:手中提着着毛毛鱼和糖油粑粑,顺着糍粑的香味经过一家老嗲嗲开的油布伞店……
从文化资源到文化产业发展现状,我从未认识到湖南的娱乐理念已是如此深入人心。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爱看快乐大本营,在QQ、微信远没有现在普及的时候,我们会迫不及待地拿起电话来交流彼此的“心得”,到了周一开学,见面的第一句话不是问好,而是激动地以“你看上周六的快乐大本营”为开头。我们也曾多次听到何炅骄傲地宣布收视率破多少多少,但那也只是一个对我们而言模糊的、很小的数字概念,我们并不能理解它背后代表的影响力。到了大学,小伙伴们谈论着这期的快本上了谁谁谁,老师们将湖南卫视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典型案例,我才明白湖南卫视真正迈入并稳固了一线卫视的地位,它成功地实现了“快乐中国”的定位,牢牢抓住了一大批以年轻人为主体的观众。以《爸爸去哪儿》为例,《爸爸》的广告冠名权由第一季的2800万元,到第二季的3.1亿元,再到第三季的5亿元,前后上涨了超过18倍。天价的冠名权与该节目精良的制作是分不开的,但更重要的是它体现出来的中国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湖南卫视在观众心中的影响力。
不可否认,《我是歌手》和《爸爸去哪儿》都是引进的国外节目,但湖南卫视也拥有《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变形计》等一系列优秀的原创节目。也许,我们能做的是努力让自己成为文化产业发展需要的创意人才。
【供稿单位:历史学院 作者:廖浩莎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亦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