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官网iOS app下载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心灵驿站 > 正文

平凡

发布日期:2014年11月05日 11:40 点击次数:

  故乡是鸟儿唱弯的小路,是杏花打湿的村落;是梦中母亲的呢喃,是屋梁上袅袅炊烟;故乡是金黄的玉米,朴实的南瓜,浓浓的乡音,故乡是一条永远流淌河。
  仍记得儿时,小时候的我总喜欢那民间街头巷尾小小的玩意儿。伸出脏兮兮的小手,接过姥姥手中濡湿的几毛钱,穿过氤氲着雾气的草地,踏过雨后清凉的石板,穿过长街短巷,踏进那踩塌了门槛的,锈迹斑驳的商铺,扒着那黄花梨木的柜台吵嚷着要买东西。店中的老爷爷是村中的长老,他总是笑着掀开帐帘道:“小丫头,又买什么呀”?“买姜糖。”我甜甜的叫声爷爷,视线就随着他的手望那糖罐,爷爷伸手抓糖果,想了想又多抓了些给我,一旁的老奶奶会心的笑了。
  姜糖很甜,方形的糖果如剔透的琉璃。醇厚的味道一直滋润到内心深处,每每在我梦里出现,让我记起那浓浓的乡音,朴实的乡情。
  村口有棵榕树,那是一棵普通的榕树,平凡的干,平凡的枝。那时小小的我,抬头仰望,只觉得榕树的气根通达天地。这榕树的年龄比村子还要老,这是听村里的老人说的。老人的胡须像榕树的根须一样长。
  榕树底下是清凉的石板,老人摇着蒲扇,坐在青石板垒成的台阶上讲着故事。歇歇脚吧,且将三国听一段吧!孩子们坐在树下,为武  将的排名争执不下,比较兵刃的轻重,吵着嚷着让老人评判。老人笑眯眯地一言不发。清闲时有人拉起胡琴,那凄厉的声调在村中久久回荡。江水缓缓流,在那苦涩的日子里,是榕树给了人们安慰。
  还记得那片竹林,矮瘦的一小丛,却蓊蓊郁郁的生着。竹林旁边有个竹屋,那是村里的豆腐作坊。人生有三苦:撑船、打铁、卖豆腐。卖豆腐的是一对夫妇,男人早早起来装车,女人也不忍多睡,她起身磨豆子,那机器便吱吱扭扭,磨出了小小的幸福。没过多久,天亮了,随着清脆的打邦声响起,全村都吃上了白白细细的豆腐。男人掬了一捧流淌了万年的河水,凑到嘴边灌了一口,喝水顺着他黝黑的双臂流了下来。他抹了一把脸,带着笑容回家了。他的家里,幸福的声音仍回响着“吱—吱扭”。
  离家的人怕听秋雨,怕见九蓬蒿,怕闻千里雁。而今我已离乡十多年。我的乡亲们都是平凡的农民,世世代代的劳动着,他们在江水和榕树的哺育中生活。他们出去务工,在熙攘的城市里卖力气,讨生活;她们勤俭持家,在苍茫的山野间收播谷种,耕种希望。他们继承着乡里人的淳朴、实在、勤劳的品质。他们吃苦耐劳,在祖国现代化建设的大潮中尽自己的力量。
  时光易逝,容颜易老。物是人非是历史惯用的伎俩。时间的尘埃中不知湮没了多少故事,唯有亘古流传下的乡民们的生活节律、淳朴品质,在千年以来一日日的重复中深深铭刻在庄稼人的骨血之中。
  我的乡民们,最平凡,却最不朽。江水是他们的母亲,大地是他们的信仰。年复一年重复的劳作是他们对生活的描绘。那累累的硕果和淳朴的笑脸就是最绚丽的油彩。
  有一处归宿叫故乡,有一份惦念是乡情,有一种平凡叫不朽。我的家乡,我为不平凡的你而自豪。


【供稿单位:经济学院    作者:李邈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依婷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手机版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