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官网iOS app下载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心灵驿站 > 正文

饭碗与兴趣

发布日期:2014年11月03日 14:49 点击次数:

  天气渐冷,北风起,南国的秋意终至。转眼间在中大交流已有一个多月了,学习生活渐入佳境,也参加了一些特色活动。今晚去参加一位生科院教授的讲座,聊起“学术与人生”,如何让自己的兴趣与事业联系起来,颇有感触。来的人很少,不过大家倒听得很认真。
  像大多数小孩一样,教授在小的时候也有不少“梦想”:画家,老师,科学家等等。大人们也常问“将来想干什么?”颇有同感。教授在国内读了硕士,博士,在美国读了博士后,随后来了中大任教。经历了选择,彷徨,艰辛,也经历了辉煌,获得荣耀,一路走来,看似平淡却也不失滋味。谈到经历,他鼓励大家要出去走走,出国看看,外面的世界很大也很精彩,应志存高远。
  说到饭碗与兴趣,也许这真的有不少人纠结。常常有人抱怨,自己做的工作不和自己的兴趣,也常以此来埋怨工作中的不顺。“饭碗”,是每个人生存下去的依靠,没了它,没有经济来源,生活便有了困难,也没法顾及自己的兴趣爱好了。而对于研究人员,如果对自己的研究并无兴趣,工资再好也没法继续深入研究。以生科人为例,如果对生物研究十分热爱,再枯燥的实验过程对他而言也是有意义有乐趣的;如果对生物没有很强的兴趣,可能会选择应付,最后放弃。教授说,搞研究是幸福的,因为许多看似“异想天开”的想法,通过自己的研究、验证,或许成为伟大的成就,而这是其他职业所不能做到的。“爱一行,干一行”,更要“干一行,爱一行”,也许我们不能每次都能碰到自己感兴趣的,但只要潜心去了解,或许会慢慢接受,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地方。万事都不是生来就惹人喜欢或讨厌,常怀积极心态,总会看到其优点、好处。在做研究的过程中,也不是常常能得到令人满意结果,但“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教授用了两个小时的时间,给在座的生科人讲了研究路上的真谛,振奋人心,似乎这些年一直困扰着我的问题渐渐解开了。生命科学的就业率一直不算好,起码在各种公开的就业排名上显示的这样,不过我也渐渐发现,也许这只是个假象。生科学生本科毕业找对口的工作的确会有困难,毕竟本科学到的知识只是蜻蜓点水,未触及其根本,也许硕博士的就业率便有不同。此外,生物是一门建立在多门学科之上的综合学科,像数学、化学、物理的知识不扎实,研究生物也存在一定的困难,并且生物的各种细分专业之间也有着这样那样的关联,不能只专一处。还有人说过,生物研究的最终目的是生物演化的研究,即古老而未解的哲学问题:人从何而来?学习生物需要更深入的学习、研究,而不只停留本科学习,将“一切努力日后终见成效”和“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告诫铭记于心。
  谁没有彷徨,大学生更需要时间去思考。谁没有失败,年轻人更需要经历磨练。谁不会面临抉择,我们更需要培养权衡的能力。学会慎思,学会明辨。
  讲座结束了,曲终人散,余音缭绕。这样的讲座,让学生能见到学术领域的“牛人”,与之交流,指点迷津,找到自己的方向。伴着夜色,走在寂静的校园里,略感遗憾,到场的人数略少,似乎这样的专家讲座无法吸引学生注意,比不上万圣节的狂欢会,迎新的晚会。是否是我们太浮躁,对学术已疲惫?但只要到场的学生能受益匪浅,获得启发,忠于科研,这便足矣。

【供稿单位:生命学院    作者:陈傲蕾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盛芳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手机版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