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接受后会无期的现实,但却害怕杳无音讯的孤寂,所以更懂得一期一会的珍惜。
————题记
梦里总是充斥着潮湿的空气,烟雨朦胧中,我们或漫步、或奔跑、或沉默、或嬉闹,背景是江南的小巷,石板路、古桥,时而清晰、时而虚渺。明明是笑着,眼里却涌出一股温热,模糊了眼前的景象,也模糊了这梦境。
竟已经回来一个月了,但依旧没有从这个庞大的梦中走出来。本应该早些写日记,由于心情、由于忙碌,也希望这种情绪在心里沉淀,而今执笔,当时的激动彷如天。
这个梦或许可以从更久远的过去说起。关于唱歌,从小就是喜欢的,还是一年级的小孩时就开始接受声乐训练,一直唱着唱着,幸运地留下了很多影像。下一个重要的时间截点,就当数初中毕业时的失声一百天了,这段不止的咳嗽近乎毁掉了我的真声,自那以后便不再唱歌了,无法正常发声、无法去除讨厌的杂音,更没有自信去唱哪怕一句,高中时期几乎没人知道我会唱歌。而高三的一个机会,让我再次走到声乐课堂,抱着一丝微缈的希望开始学习美声,准备艺术特长生考试,于是便过上了上午上课、下午自习时泡在琴房里的生活,我要把我过去那些落下的东西补回来,周末时到沈音学声乐。还记得当时寒风打在脸上的刺痛,但那段时间的艰辛也为现在打下了坚实的础。
接下来便是刻骨铭心的艺术特长生考试了,那时的我是倒霉的,同时也是幸运的,倒霉的是不断被拒、遭白眼,幸运的是在我即将绝望的时候,在我考到第十所学校的时候,那个冬天,我来到了山大,来到了洪楼,从那时开始便结缘了吧。
大一刚入学时,作为舜歌失联人口之一,我没有参加特长生的开会、没有进行分声部的考核,从导员那里找到我后,便直接进入表演班的女高了。刚排练的时候对合唱毫无概念,而第一首排练的就是舜歌的成名曲《魔术先生》,当四个声部第一次合到一起的时候,我一瞬间就被这和声震撼到了。是的,不需要太多时间、不需要多华美的技巧,只需要那个和声、那次连心、那一瞬间,我便爱上了舜歌,既然舜歌选择了我,那我也甘心将我的青春献给舜歌。
大一上半年的没有什么活动,一周一次的日常训练略显无聊,传说中的吴老师也没有见过面,但我依旧每次都会去,学习的同时也是散心。大一上期末的时候,任务来了,舜歌要准备第二年专场,我入团来第一次大选拔开始了,一个人一个人的唱,很是紧张。怀着忐忑的心情放了寒假,而在寒假期间,我如愿的接到了选上的短信。
大一下开学提前回来了一个星期,准备专场的节目。整个白天在中心排练,晚上回到洪楼,那时还是冬天,整个校区里都没几个人,宿舍楼里一二楼除了我就是阿姨。那时真的很冷啊,一天里除了吃饭的时候找一个带空调的饭店能暖和过来之外,其他时间都是手脚冰凉,睡觉的时候蜷缩着身子,厚被加大衣才不觉得很冷。遗憾的是,由于吴老师身体抱恙,专场计划便搁浅了。
虽然舜歌排练暂停,但关于合唱的话题还在继续。班级合唱排练、院合唱排练,以这种看着学姐学长排合唱、自己排合唱的方式,我更深一步的感受到了合唱的魅力。
大一下的六月份,真正的奋斗开始了——冲刺金钟奖。金钟奖作为中国合唱界的最高奖项,是我们梦中的殿堂,对于当时的我们来说,能进决赛就可以了。正值期末复习月,每周的排练却不减,好几次晚上冒着大暴雨冲到中心排练 ,虽然辛苦,但一想到我们要奋斗的目标,便不再抱怨了。
进入金钟奖决赛无疑是令我们兴奋的,同时,更加严格的排练也开始了。决赛的日子是九月十八号,九月一号舜歌又受邀参加山东省纪念抗战胜利合唱音乐会,所以八月份就开始了紧张的排练,对我来讲则是创下了六个月未回家的记录。
天公作美,八月份后济南便不那么热了,阴雨天的增多反倒略显凉爽。排练是辛苦的,但这期间的朝夕相处,队员们的关系亲近了许多,我甚至习惯了和他们待在一起,和在院里的感觉完全不同,境遇相同,便更能理解、更轻松自在。这样的集体生活也是蛮好的,准备音乐会彩排,有几天是一起坐车去省歌、省体,到主会场省会大剧院,互相照顾着,互相化妆,互相嬉闹,不仅仅是声音上的协和,这是已是心灵上的相通。
开学的一个月几乎是没有上课的,为了准备金钟奖,每晚都排练,加上16号的山艺音乐会、彩排等等,前半个月变这样过去了。18日踏着清晨第一缕阳光,我们踏上了去往苏州的旅途。这五天是难忘的,难忘苏州艺术中心美丽的夜晚,难忘车上一起发声的动听、难忘因为状态不好而挨的训斥、难忘坐到一起通宵游戏的欢乐。想写这段时光,明明想说的很多,却无从说起,只有经历了,才懂得当时的兴奋、激动、紧张与感动。还记得第一轮比赛唱《游子情思》的时候,耳后隐隐传来的啜泣声,那令人窒息的哀伤,让我近乎哭出来……是的,好多人都哭了,大四即将毕业的学姐、整个男低,外加全体队员一齐颤动的心。
连续两天两轮比赛,九月二十一日颁奖典礼,我们是优秀奖,虽然不服气,但并没有太多抱怨,因为这个时候成绩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们感动了所有、我们唱出了我们最好的声音,以及我们在享受这个过程。
从苏州回来后又参加了校迎新晚会、济南合唱艺术节闭幕式,那时的我觉得一切或许就这样结束了,便更加珍惜这些机会,因为这场演出结束,有些人就不会再来了,而这样朝夕相处的日子也一去不复反了。
十一长假后就没有演出和排练了,曾经的人也很少见了,朋友圈里的状态也渐渐脱离了金钟奖,写着各自的生活,课上得呈片段式,甚至有几节从来没上过。每个人都在补课、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我也接任院里的合唱团,紧张地准备着迎新晚会,今天又接到给研究生排合唱的任务。
一切似乎恢复了正常,但在梦里,那些人、那些事不时地闯进来,将我拉回那个烟雨朦胧的地方,继续做着我们的游戏,但此时的我已是热泪盈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