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官网iOS app下载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心灵驿站 > 正文

竹的回声

发布日期:2014年09月30日 15:23 点击次数:

  “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竹,劲骨独立,绿荫如洗。《诗经》有言曰:“瞻波淇奥,绿竹猗猗”。早在千年前,竹就以其难以阻挡的魅力征服了擅长歌唱的先民。风吹自远古,摇曳着竹林。摇曳着,绿过文人的双眼,拂过文人的内心。于是,竹有了第二生命——宣纸墨香赋予它质的载体,文人墨客赐予它神的寄托。
  竹最早的出现形式是纯浓墨画,黑得近乎焦的墨色,与宣纸形成强烈的视觉冲突。竹挺直向上,有一种破纸而出的刚劲。赏之,敬赞之感顿生。苏格拉底说:“人是城邦的动物”。我认为“人也是竹的动物”。竹林七贤,清谈、饮酒、佯狂,踽踽独行,傲骨铮铮。竹在七贤中重生再造,七贤因竹领略着高洁与自强。士大夫们“托物喻性”,从而开发出竹子的审美价值。文人士大夫们看竹、赏竹、咏竹遂日渐成为风尚。
  文同,一个被历史称作“竹痴”的画家。他画竹叶,创浓墨为面、淡墨为背之法,形成“墨竹”一派,有“墨竹大师”之称,又称之为“文湖州竹派”。穷乡僻壤给予注重实践的他践行“胸有成竹”的创作宗旨,于是乎这个成语广为流传,妇孺皆知。文同将魏晋以来的“托竹以喻己”变为一种具体的绘画活动,并给这种绘画活动确立了充满文人情趣的水墨图式。在《墨竹图》中,一根倒垂的竹子从画幅的左上角顺势而下而又翻转而上,秀峭而劲挺。文同截取了最动人的姿态来构图。竹竿劲健挺峭,竹枝横斜,竹叶飘洒飞舞。他发挥毛笔的特性,用笔撇出竹叶,以浓墨、淡墨区分竹叶的正反两面,且竹叶之大小、转侧都表现得很生动。画家对竹竿和叶梢出现的飞白笔触也不加修饰,一任自然。全图给人以清新潇洒富有生意的感受。《墨竹图》画面清淡空灵,斜垂下来的一株秀竹正随风摇曳,它竹节分明,联结自然,枝叶活泼,生意盎然,极尽“虚心有节”、“洒然清风”和“飘逸淡泊”之气韵,蕴含着文人的情思,舒展着文人的意趣。
  文与可画竹,胸有成竹;郑板桥画竹,胸无成竹。与可之有成竹.所谓渭川千亩在胸中也;板桥之无成竹,如雷霆霹雳,草木怒生,有莫如其然而然者,盖大化之流行。其道如是,与可之有,板桥之无,是一是二解人会之。”郑板桥,造就了竹的生命的最高峰,如李白在诗界一样,他可以被尊为“竹圣”。
  郑板桥在《竹》中精辟地指出,“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游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他又说,“非唯我爱竹石,即竹石亦爱我也”(《竹石》)。从青年起,他就常常日在竹林里散步、游戏于竹根短草之间,把竹作为知己,无时无刻都在观察竹的多种多样变化姿态。
  “萧萧疏竹不胜看,到此方知画竹难。谁信中书曾放笔,片时行进楚江干”。郑板桥画竹,一枝一叶,不论枯竹新篁,丛竹单枝,还是风中之竹、雨中之竹,都极富变化之妙。如竹之高低错落,浓淡枯荣。点染挥毫,无不精妙。其画风清劲秀美,超尘脱俗,给人一种与众不同之感。
  郑板桥画竹独出机杼,不再只是传统单纯的以诗入画或以画入诗,他关注现实生活,有着深刻的思想内容。他以犀利的文字,针砭时弊。在画《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中,题画诗云:“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这画中的竹子不再是自然竹子的再现。这诗题,也不再是无感而发的诗题。透过画和诗,使人们联想到了板桥的人品。他身为知县,从衙斋萧萧的竹声,联想到百姓困苦疾声,说明他心中装着百姓,情感系在百姓身上。这时画中的竹叶便有了形象的扩展:寥寥几笔竹叶,简练几句诗题,让人倍感作品中蕴藏着的深刻的思想、浓浓的情意。《竹石图》中题诗曰:“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画幅上三两枝瘦劲的竹子,从石缝中挺然后立,坚韧不拔,遇风不倒。郑板桥借竹抒发了自己洒脱、豁达的胸臆,表达了勇敢面对现实,绝不屈服于挫折的人品。竹子被人格化了,此时,“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 ,凡竹子的高风亮节,坚贞正直,高雅豪迈等气韵,都被他表现得淋漓尽致。
  竹,虚心自强,挺立直上,刚劲有力。历史的风声吹来的不是沉腐的泥尘的气息,吹过每一个园子,竹影摇曳,留下清新的空气。后人如元代的管道升,清代的归庄,现代的唐云,都孜孜不倦地创造着竹第二生命,兢兢业业地充当着守竹人。

【供稿单位:政管学院    作者:宋晓栋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伟洪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手机版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