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官网iOS app下载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心灵驿站 > 正文

圆明园之行

发布日期:2014年09月11日 10:49 点击次数:

  八月的中旬,济南还是骄阳似火,我便趁着实习放假的间隙一个人坐上火车,去帝都感受不一样的美好。在火车行驶的两个小时里,我凝望远处的天空,瞬间变化,北方特有的小麦平原风格,开窗向南的房屋建设。越往北方,天空就好像离我越来越近,车窗外的空气都有一种久违的清香,白云缱绻,低空湛蓝,一切都预示着此行的惊喜,让我充满期待。
  刚出北京南站,就有地铁站,各处陈列的快餐小店让人头晕目眩,险些找不着出口,我想这大概就是帝都给我最开始的印象吧。所有人都行色匆匆,穿梭在无尽的轨道上,有人从进口进去,有人从进口出来,而我置身其中,有些慌乱。
  第二天的行程我没有像许多人那样选择去天安门看升国旗,感受朝阳冉冉升起的威严,也没有去故宫,瞻仰前世许久的古迹遗物,因为我知道这都不是我此行的目的,我需要在每一次出行中把自己印象最深刻的目的地记载下来。帝都有他的美好:有人只为等一个早上天安门前的升旗仪式;有人只为爬一次长城,消消“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傲气;有人还会为了感受皇家的味道四处走走。而我就是后一者,我选择的是去圆明园,以前总在书本中知道火烧圆明园,一直没有真正思考过关于火烧圆明园背后的问题。我想真正旅游一次,不是为了在朋友圈晒照片,不是为了和别人交谈多点资本,就是想在当年曾经存在过的地方呼吸今时的空气,或许会有一种时空穿梭的错觉。
  乘坐北京的地铁,在圆明园站下车一出来就看见售票处,再往前走就是进口了。圆明园的门票是通票浏览三个地方即圆明园进门门票、圆明园全景模型和西洋楼遗址区。圆明园的门口摆放着时令的荷花,游客争相在写着“爱聚圆明”的大字前合影拍照,我也顺手拍张圆明园正门的照片。当圆明园之门在手机相框里定格的瞬间,好像置身大明湖畔,荷花、古建筑的门,都像在济南。圆明园是由三部分组成的,圆明园,长春园和绮春园。一进门发现赶上北京的荷花节,四处摆展着荷花,风姿妖冶,勾煞诱人。我们顺着园中大道往园中深处走,一开始没有什么特别之处,花花草草,还有游客游览的观光图,当到达长春园中,四处横躺的断壁残垣,震撼人心,曾经恢弘气度的石柱如今早已被雨水腐蚀,曾经威严庄穆的楼宇没有痕迹,尤其是圆明园的西洋楼大水法遗址处,颓败的石柱,腐蚀的废墟,俨然没有皇家的做派,更多让人感到的是惋惜和痛愤。我们曾经的辉煌业绩顷刻间烟消云散,曾经骄傲的图腾被“敌人”践踏,这当然都要“归功”于暴戾的贪婪者。然而此行更多的是对前来观赏游客的惋惜,惋惜他们不懂旅游的意义,争相拍照留念不是最终的目的,看着身边熙熙攘攘的游人,我不禁打了一个寒颤,我们究竟来纪念什么?拿什么纪念?
  圆明园之行感慨颇多,不是一言两句就可以完全倾诉出我心中百般的感受。我们每去到一个地方不是为了让别人记住,而是自己用心记住自己去过的每一个地方。每个人都期待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去到自己最想去的地方,见最想见的风景。而我更愿意追求我最喜爱的方式去旅游,以不同的时间看到不别人眼中不一样风景。而且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地方感触也是不同的,但我希望大家都用心感受旅程的美好,人生没有几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因为在变幻的生命里,岁月是最大的小偷。


【供稿单位:政管学院    作者:吴玲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露琪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手机版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