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官网iOS app下载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心灵驿站 > 正文

江南凉夏,许我一梦越里听声

发布日期:2014年08月19日 12:25 点击次数:

  歇居绍兴,觉着这个夏天不像夏天。彼时的江南,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是骄阳似火晴空万里,烈日炙烤下的大地没有一丝风的流动;而当下,阴雨连绵凉风习习,卧于凉席之上还必须用毯子裹身,方能不觉寒意。这样可遇不可求的温婉江南倒也可人,一日若离去前往泉城,叫我如何不念她。
  眼睛一睁一闭一天过了,大学的第一个暑假全然不像当年高中想象中的大学暑假。虽然没有暑假作业的烦扰,但双学位和如梦般的第一次社会实践却瓜分了整个假期。大概是因为我是社会学专业的学生,所以对第一次社会实践格外重视认真。可谓初生牛犊不怕虎,在5月底的时候我组队当了队长。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手忙脚乱地启动了社会实践,方知队长这一角色不易,不过收获也是不小。我把团队的名字命为了“越里听声”,队员全是来自浙江的山大学子。我们来自不同的学院,有着一样的老乡情,为了探究越剧在社会转型期间的生存现状而相继走到了一起,组建了一个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自6月初活动立项以来,“越里听声”一直依照策划书展开活动,在历经7月充足的文献查阅和理论积累之后,团队成员正式奔赴浙江省嵊州市——越剧发源地进行实地调研。
  过程纵然有些艰辛,然而“越里听声”带给我的回忆终归是美好的。出发之前,我期待着可以在嵊州邂逅触摸到原滋原味的越剧风采,期待着可以在嵊州了解越剧在社会转型期间生存现状。而事实证明,嵊州没有辜负我的期待。越剧,中国第二大剧种,有“第二国剧”之称。她发源于浙江嵊州,发祥于上海,繁荣于全国,流传于世界,在发展中汲取了昆曲、话剧、绍剧等特色剧种之大成。而作为越剧发源地的嵊州,市民中的越剧氛围也是浓厚。在嵊州,“越里听声”围绕着越剧展开了多样的活动。步踏庭院幽深的越剧博物馆,触摸百年越剧一路颠簸走来的历史进程;寻觅漫布历史气息的越剧发源村落,端坐堂前看台上如花的女子咿咿呀呀;拜访苏州园林式的越剧艺术学校,亭台楼阁花红柳绿,怎不让人流连忘返?还有那广场上风雨不断的越剧三人组,那一腔热肠的老艺术家,嵊州给我的越剧体验简直超乎想象!
  白驹过隙,恍然如梦。那日在嵊州的晴朗天空现在也变成了过去时,此时此刻耳边萦绕的已是滴答滴答的雨声。“水秀山清眉远长,归来闲倚小阁窗。春风不解江南雨,笑看雨巷寻客尝。”诗里写得好,可惜此刻不是春日,却是本该炎炎的夏日。多变绍兴本多情,但剩下没有几日就要回济南,想来总归有几分惆怅。山大一年,我这个有些矫情的人体验了好多第一次,见识了好多以前不曾想象的,用奶奶的话来说就是“变得好养了。”也有时思乡思亲,也曾抱怨吃不惯来住不惯,到底也是坚持了下来。三年后毕业的自己会是个什么样子,我不知道,然而我很期待。
  毕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供稿单位:哲社学院    作者:杜鲁佳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秋叶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手机版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