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官网iOS app下载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心灵驿站 > 正文

美的历程是指向未来的

发布日期:2014年08月08日 09:07 点击次数:

  如果一定要我说出拜读完《美的历程》这一著作的感受,那么我只能用也许看上去有些不着边际的两个字来形容了:矛盾。不是作者李泽厚先生矛盾,而是这本与我之前看过的有关美学的研究作品都不一样,虽说也有人认为此书是关于中国古典文艺美学发展史的论述,但在我看来,毋宁说是李泽厚先生本人在中国古典文艺美学历程的一次徜徉。他不是在研究,而是在感受;也不像在传经授道,更像是思索品味。让人读过一遍后发现这绝对不是一本随便看看就能领悟其内涵精要的“读书笔记”;想要一口气酣畅淋漓地看完,却终究需要不断停下来思考琢磨。
  首先,李泽厚先生将中国美学感知的历程的源头追溯至远古时期和原始社会的想法不得不说是相当有见地。以时间轴为叙述结构支撑的方法最简单却也最困难,因为这并不是一本随性而至的小说,而是严肃的论述与探讨,往往开端比结尾更难确定。同时我也很认同李泽厚先生的判定,虽说那个时期的人类还未彻底开化,但人类对“美”的追求不正是始于一种朦胧的感受么?在“美”这一概念出现之前,人类模糊地遵循天性中对“美”的喜爱与向往,因着在接触到“美”的事物的时候的愉悦之感而将某种追求或某种行为变成习惯或定制。正如书中所说,“当山顶洞人在尸体旁撒上矿物质的红粉,当他们做出上述种种‘装饰品’,这种原始的物态化的活动便正是人类社会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的开始”。撒红粉只是一个开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和人类对美的感知的进一步提升,美学与艺术的表达形式也愈加丰富,远古图腾和原始歌舞作为最容易发展开来的形式也便就很自然地产生了。也许当时的人自身并未理解自己做出这些行为的含义和其中蕴含的意味和其对美学与艺术的发展所具有的里程碑式的意义,但这正是审美意识和艺术创作的萌芽。
  同时,李泽厚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在书中各处都有体现,但他的严谨并不是冷冰冰的,他对美学的热爱也让他的文字充满了激情,更加富有文学色彩。
  “你不要藐视那已成陈迹的僵硬了的图像轮廓,你不要以为那只是荒诞不经的神话故事,你不要小看那似乎非常冷静的阴阳八卦……想当年,它们都是火一般炽热虔信的巫术礼仪的组成部分或符号标记。它们是具有神力魔法的舞蹈、歌唱、咒语的凝冻化了的代表。它们浓缩着、积淀着原始人们强烈的情感、思想、信仰和期望。”
  赋比兴原则、屈骚传统、魏晋风度、盛唐之音、韵外之致,一步步展开一步步深入,不急不缓不骄不躁地娓娓道来却往往一针见血直切要害,不曾照搬前人理论研究却在其独到的见解中窥见了前辈大师的风范……华夏千年的文学历程,百花齐放,无时无刻不在前进变化,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交替更迭,入世抱负与出世情怀的无声对峙,叙事说理与抒情写意的分庭抗礼,内容、形式、风格无一不紧跟时代的浪潮风云变幻,却也让李泽厚先生简简单单的说清道明,更遑论那些建筑、音乐、书法、绘画等各种领域的交相辉映,值得人细细品味。
  最后,或是正应了那句俗语“文史哲不分家”,李泽厚先生不仅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理解犀利透彻,《美的历程》一书更是很好地将中国古典文艺美学的进程与历史的洪流紧密联系。“美”是一种需要,更是一种有阶段有层次的需要,因此我们可以很容易发现不同的时代,审美追求也是各异的。“青铜饕餮”的时代,崇尚力量之美;而中国古代后期的文学审美的变化也正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最佳体现,书中在探究杜诗颜字韩文时便有言:“它从美学这一角度清晰地反映了当时社会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变化。新兴的士大夫们由初(唐)入盛(唐)而崛起,经中(唐)到晚(唐)而巩固,到北宋,则在经济、政治、法律文化各方面取得了全面统治。杜诗颜字韩文取得统治地位的时日,正好是与这一行程相吻合的。”可以看出,李泽厚先生的眼光与视角是穿越了古今历史尘埃,看透了社会进程本质的,既有总结性亦有长远性,既博古通今亦震古烁今。
  当然,探源中国古典文艺美学历程不仅仅是一次回顾、一次巡礼,更重要的是它如何影响与指导了现今的文艺美学理论的发展,当代文艺美学评论又能从中吸取怎样的精华与感悟,正如李泽厚先生说的那样,“美的历程却是指向未来的”。

【供稿单位:政管学院    作者:周颖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秋叶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手机版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