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年夏,最美时光在夏令营
发布日期:2014年07月27日 18:58 点击次数:
今天,我整理了近期参加几所高校的夏令营所用的各种材料,想要总结一下这奔波但收获颇丰的几天。翻着几所高校的宣传册和夏令营工作手册,回忆起那段辗转于几个夏令营里的忙碌时光,我不得不承认,能够参与到这样的活动中,体验不同的高校文化,着实是一段珍贵的经历。
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便是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探索国际组织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项目夏令营。相比于我参与的其他夏令营,北外夏令营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营期很长,足足有8天。这样一来,我和来自其他高校的营员们便得到了充分交流的机会。从最开始相互交换姓名和学校,到一起在破冰晚会上玩得不亦乐乎,再到共同参加多场笔试、面试,最后的闭营仪式上,大家都已像认识了很久的老朋友,恋恋不舍的挥手离去。
北外夏令营中,其英文面试让我感触最为深刻。英文的面试形式是演讲和口译比赛。说实话,看到比赛日程的时候,我就心生怯意:我从来没在英文演讲领域获过什么值得提出的奖项,口译练习也仅仅是在本学期的口译课上进行,这样的水平,怎么去和几乎是各个大学英语学得最好的人去竞争呢?如我所料,我没能进入复赛。但这也不意味着我一无所得,因为,在观摩复赛和决赛的过程中,我看到了自己应努力的方向。有些选手站在演讲台,镇定自若,用流利的英文、充沛的感情完成自己的演讲;有些选手在口译比赛中则气场不凡、反应迅速,干净利落的速记,流畅又准确的传译,无不展示着一名优秀译员应有的风采,的确让人佩服。这样的经历也着实提醒了我,学习这件事情,万万不可等到需要时才开始。
除了紧张的考试和比赛,我们还在夏令营中自导自演了一台精彩的联谊晚会。从申报节目到最终的演出,只用了三天的时间。这样一来,原本陌生的我们就迅速熟络起来,一有空就聚在一起商讨台词和动作,慢慢磨合,培养相互间的默契。本来我觉得这么紧张的时间里,还要应付着多场考试,举办晚会几乎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当我坐在台下,被舞台上的小伙伴的妙语连珠逗得前仰后翻,或是看着大家整齐的舞蹈动作,还是不禁感动于这忙碌的营期里建立起来的友情和默契。而且,当自己走出山大,和其他高校的同学站在一起,作为“山大人”带给自己的自豪感,也更深了几分。
申请保研夏令营的初衷,自然是想为自己的读研道路增加些砝码。但真正一步步走过来,才发现自己的所得远非仅仅“通过”二字。今天想来,这几天虽然奔波,但我却领略过了人大厚重的历史积淀感,浙大处处透露的求是、创新的氛围,还有北外专精于语言学习的学术态度。参加夏令营虽然辛苦,但能够感受不同的校园文化,认识有趣而优秀的朋友,也是乐在其中。
【供稿单位:计算机学院 软件学院 作者:刘文辕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秋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