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遇见到离开,一生中的二十四个小时,她却全神贯注地凝望了一生。
年迈的C太太社会地位优越,经济背景殷实,丈夫离世,儿子业已长大成人。
这本书茨威格带着我们听了她的故事,有关她四十二岁时的二十四个小时。
三月末的一天,她来到丈夫生前带她来过的蒙特卡洛赌场,不是为了赌博,只是百无聊赖地观察形形色色的人。一个青年的一双罕见美丽的手带给她无法言说的魔力,她被深深吸引了。她的情感完全受那双手所表达的情绪支配,她感受到目迷神眩,似在火焰中的火焰。当那双手的主人带着极端绝望的姿态离去,她便不受控制地跟着跑去。在无穷无尽的一个小时里,她试图开口和男子交谈。当代代相传的羞涩终于让倾盆大雨驱散,她才鼓起挽救一个鲜活生命的决心拉开了雨中的男子,并帮他安排了一个旅馆。然而,第二天早晨当C太太发现自己与他躺在一张床上,她的内心的恐惧无法描述。可是在发现男子由昨天的濒临死亡变成现在的宛若重生后,她又感到惊惶而欣慰。之后的几个小时他们度过了幸福的时光。但是事情常常不会这么太顺利,男子答应C太太回家并不再赌博,却拿着C太太给他买票的钱继续回到了赌场,并当众羞辱了C太太。
故事的最后,C太太从他人那得知男子十年前自杀的消息。
男子自杀的结局,是人性的贪婪所造成的欲壑难填的悲剧。一个本应热爱生活的年轻人曾经在C太太的鼓励和帮助下充满过重新悔改的信心和决心,仿佛事情开始转变得美好起来了,却又一次不可避免地走向阴暗的结局。因为他在赌博的沼泽里陷得太深,即便没有后来C太太给他的路费和赎首饰的那些钱所带来的诱惑,他还是会通过其他方式获得的钱把自己推回赌场。因为欲望已经吞噬了他的自控力,或许这个自杀的结局也在暗示他走向不归路的终点的必然性。
而在这短短的二十四个小时中,C太太完全失去理智和自我的牺牲,以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被当众羞辱作为结局。看到这样的结局,再加以茨威格对心理描写的细腻地刻画,让那些混乱而又繁复的情愫渲染地淋漓尽致,我们甚至无法用文字准确表达对此的微妙体会。或许有人认为:这是C太太毫无约束的放纵和随心所欲的妄行的惩罚。而我宁愿说:C太太是真的出于对人性的悲悯之心,希望拯救一个处在死亡边缘的生命,在最后却让自己在雨中失魂落魄。
如此的结局,需要我们用宽容的心去体谅人生的跌宕起伏和现实性。正如“理解别人总比审判别人更为快乐”,C太太在这场冒险里,鲜血淋淋,亦炽热混乱;她感同身受过一个陌生人极端绝望的姿态,亦把自己放在那最深沉的苦难里。我不希望去审判她的做法是否违背了道德和伦理约束,而只是对她遵从内心的勇气和承担一切的坦诚感到肃然起敬。就像作者在听完C太太的讲述之后不由自主的流露出感动和敬畏,我的脑海中的情感基调久久地定格在作者“吻了吻她枯萎像秋叶似的微微颤抖的手”的恭敬里。
二十四个小时能有多长?于整个人生而言,它是短暂的。可是这二十四个小时对于C太太来说着实要用一生的时间去承担,用全部内心同时去接受幸福和伤痛。她无法逃避这场奇妙却真实的冒险。或许每个人一生之中都有一些特殊的时刻,经历了脱离自己正常生活或者难以忘怀的事情。那些瞬间的的存在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和理解人生,然后我们更加坦诚地面对人生,不管是高峰还是低谷。于是,它们也成为了我们用一生全神贯注地凝望的驻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