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影杂感
发布日期:2014年06月13日 20:13 点击次数:
中国近现代,一个风起云涌、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我们对它很熟悉,历史课本中不止一次地学习过;我们对它又很陌生,提到一次次具体的历史事件时经常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历史可能被忘记,但它不能被抹去,它是整个民族的记忆,连接着过去与现在。每一天都是历史,今天就是明天的历史。所以了解历史、借鉴历史是对现在和未来最好的投资。这学期我选修了《中国近代重大问题专题片赏析》这门课,课上我们通过影像走近中国近代一次次重大的历史事件,了解其细节。北洋水师、甲午海战、庚子国变、抗日战争……这些事件反映了近代中国遭受的苦难和我们的抗争之路。
历史事件是复杂的,我们不能只从一个角度看问题,轻易做价值判断。王小波说:“在人类的一切智能活动中,没有比作价值判断更简单的事了。”做价值判断简单,比如说“创建北洋水师是失败的尝试”,但这同时又是一种不负责的行为。我们对它的来龙去脉了解多少?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在专题片《北洋水师》中,我们看到李鸿章等人认清局势,力争建立水军是很顺应当时历史趋势的。而且1888年时北洋水师有了50多艘舰船,其中不乏定远舰、致远舰这样的顶尖军舰,在当时世界上所有舰队中北洋名列第七,发展迅速。这完全颠覆了我以往对北洋水师的印象,之前认为北洋水师的建立只是统治者一时兴起,而且力量也与日本舰队相去甚远。原来北洋水师装备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领先于日本舰队的。那么为什么它还是失败了呢?在片中我们看到:北洋水师海军军费遭挪用,很久没有更新装备;李鸿章用人以己利益为重,选亲信而不是适合的人才;军队腐化、堕落,在加上日本方面大力发展海军力量,迎头赶上。最终甲午海战中方惨败,北洋水师也宣告失败。清政府企图转变来维持统治的举动失败,最终还是覆灭。我们可以从很多方面找出北洋水师失败的原因,不过根本上还是制度的问题,是中国权力运作的机制出了问题。
在纪录片中我也看到了很多过去的宝贵影像,看到那时人们的生活、打扮和想法。老实说,以前会觉得过去的人一定特别不幸,没有现在的人聪明。但其实每个时代都有其进步之处和时代之痛,要真正走近他们,了解阅读各种资料,并把自己放到那个时代背景中才能真正理解那个时代、那些人,做到“同情之理解”。
历史在大多数人印象中可能是很多要背的知识点,所以真正喜欢历史的人不算多。因为少了对历史的了解,所以容易遗忘和麻木,也有了重蹈覆辙的危险。历史是我们绕不过去的“坎”,它成为前进的障碍,也可以成为阶梯。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这是很有道理的,当人跳出现实的维度,从时间的角度看一个人、一个民族的运动轨迹,他的视野和思维都会变开阔。
现在我们历史教育的问题是形式太单一,内容呆板,社会的提倡和氛围也不够。我觉得可以通过看视频、参观博物馆、走访亲历者以及让学生针对都历史事件自己找资料、做课题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让历史不再与记忆和枯燥划等号。使历史常在心中,借鉴常在心头。
【供稿单位:法学院 作者:张敏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柳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