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官网iOS app下载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心灵驿站 > 正文

将忘却的请归来

发布日期:2014年06月05日 08:32 点击次数:

  没有铅华脂粉,没有叙事手法,没有煽情噱头。剪除吸引眼球的,剩下就是震撼灵魂的;朴实到无华的,剥出的就是时代的主干。喧嚣浮躁久了,好的艺术该为我们做个减法:
  减了俊美容颜,见着岁月现实的筋;
  消了海誓山盟,露了真爱深沉的骨;
  去了诅詈斥骂,现出历史冷静的脉。
  岁月现实。越是沉默,越是一字一句的千钧承诺,越问焉识,越是刻骨铭心的终生爱恋。当我们习惯影视世界中的特技狂欢,热爱银幕上的光怪陆离,擅长速食主义和跳屏阅读时,要问一问是什么力量让我们关注着每一个细节?这些细节里有一种勒进心田的锐痛,青丝白发是戏,凝噎抖动的肩膀是戏,虎口上留下的疤痕是戏。在朴素的时代记录脚本上,眼角增长的细纹,耳边添却的银丝,手书的信笺,茶炉的热气,曲折的站台,开阖的铁门,唤回我们对生活本然的熟悉,带着痛感让人重审现实的力量。
  真爱深沉。相守,在相离时是一线曙光,在相见后却遁入幻灭。时间厚厚地积淀在那里,是未出场的真正主角,它考验戏弄,冰冷无情,却掌管落尽泛华见真醇。多少年,不须说,一个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一个乡音无改鬓毛衰,少年离家老大还。抛开特殊的时代背景,自古便有“十年生死两茫茫”,而谁又曾放下思量求相忘——生离非死别,总有希望在那里。但又有多少人经得起“纵使相逢应不识”?只把守护当拥有,把照抚当夙愿?
  反思冷静。年轻的足尖依然轻盈急促,翩然的腰肢仍旧刚柔相发,红色的裙装,白色的舞鞋,似乎最可一切如旧。那一代人的女儿丹丹们已成人,那段岁月对她的雕琢相对小些,尚且只能说“那时我还小,什么都不懂”,而及至今日,丹丹的儿女们应该再不会受什么影响。然而这难道不是一场历史的心因性失忆症?历史的记忆怎可不明不白离散,断代的经验谁来耐心唤醒,谁来当那些日子的念信的人?也许时代慈爱,父辈悲悯,既然一把利刃伤了一代人,留下的这道伤疤又何必时时展现给子孙观瞻,又何必让儿女感同身受而常记父母的痛楚?殊不知疤痕对历史来说是何其宝贵的遗产,况且割出这道血口的长刀是否真的入鞘?是否真的已经由理性意志贴上了永久的封条?如果答案还未确定,那请将这个伤口的来历告诉我们,我们会驻守好这柄利器——中国的母体,怎可再有第二条?请看昔日今朝:
  那个时代对知识的蔑视和凌辱、对文化的禁锢和殴打、对爱情的避讳和压抑是显性的,它是对一群知识分子有地点的流放,它是对文化学习有规定的限制,它是对爱意表达公然的遏止。这看得见的疯狂和变态是容易矫正的,错得越离谱,改得越坚决。
  然而今天,知识难免趋附权威,文化时常屈从财富,爱情往往掺杂利益——这是知识本身折了脊梁,文化自体变了味道,爱情自行玷污了纯洁,这种隐性的灾难才真的让人浑然不察。长此以往,这场没有标志性事件、不知起止的消解运动,才真的要让理智居无定所,让文化无处栖身,让人性难以完善。
  艺术,本就是创作者和观众共同塑造的生命体。对电影来说,封镜那一刻是它的降生,但当它面向社会公映,便开始了自己成长的过程。评论家和观众都会不断赋予它新的可能的诠释,电影的内涵便是它的生命,唯有不断增长才会丰富,固然评价毁誉不一,评论高低有别,却无一不是这个艺术生命延续的养分,何言孰是孰非?但艺术恰逢历史时,我想请我们反思历史,而不仅仅是评判艺术。  

【供稿单位:医学院    作者:李啸闻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露琪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手机版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