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幸能参加山东大学第十一届社会科学普及周开幕式,听北京大学教授梁柱先生“当代大学生要勇于担当实践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责任”的主题讲座,获益匪浅。
不久前,我在形势与政策课上进行了关于大学生如何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题展示,通过自己的理解记忆,为同学们解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几个词的意义。12个字,分别从国家、社会、公民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因此,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现场听讲座,更是加深了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并且对自己作为一名大学生如何践行和传播它有了更多的认识与动力。
梁柱教授从三大方面与现场同学进行了交流,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有以下几句话:
第一,一个社会,一个民族,最可怕的就是理想和信念的失落,这将导致无可挽回的结果。
当代中国经济政治的各个领域发展迅猛,GDP跃居世界第二,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社会上也出现了不少负面现象:贪污,打砸抢,破坏公共设施等等。人们在努力获得财富后渐渐开始迷茫、疑惑。如果中国人民没有自己的理想信念,没有指引人民走向正确道路的精神追求,终将在精神意识上被打败。价值观是国家的软实力,用以支撑的国家、民族精神力量,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意愿,是人民精神追求的“最大公约数”。曾有一句话,咸鱼都有梦想,如果人没有梦想,那连咸鱼都不如。有梦想,特别是要拥有正确的梦想,对社会国家有意的梦想,才能在实现梦想同时推动社会国家发展。因此,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当下是迫切需要的。
第二,当今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是五四精神的体现。梁柱先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五四精神相结合,给我们讲明了大学生的责任。当下的爱国,不应是古代的“爱国”,因为古代的“爱国”属于“忠君”,而当下,大学生作为接班人,应当努力学习科学知识,提升自我能力,而不是一味的盲目推崇所谓的“爱国”,迷失方向,出现以打砸日货为代表的既损害同胞利益又让西方国家愿望得逞的恶性事件。
三、当代大学生要有远大的志向并有崇高的追求。
利己主义反映的是一种资本主义,它的弊端在于容易使人在目标未达成时出现消极心态,影响自己的发展,并且还可能损害他人利益,出现社会矛盾。大学生应将自己的追求与国家追求相结合,倡导利他主义,树立远大的志向,应有如杜甫的“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忧国忧民精神。
四、一切事,理论可以反对,不赞成,但这一定要在先了解它之前,否则便是无知。
马克思主义在当代还是值得大家学习的,当代大学生应在充分了解之后再发表意见。它存在百年自然有其道理,大学生学习之后并能将其融入到生活学习中,化成自己精神动力,才是真正的消化利用,而不应该将其作为教条主义,盲目赞成或反对。
听了梁柱教授的讲座,领略了大师风采,倍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