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官网iOS app下载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心灵驿站 > 正文

从马尔克斯的死说起

发布日期:2014年04月23日 08:26 点击次数:

  偶然刷到新闻,马尔克斯去世了。这个来自南美洲哥伦比亚的消息能够跨洋过海在中国的新闻中占据头版头条的位置,自然说明了马尔克斯在文学领域的崇高声望,确切来说是《百年孤独》与《霍乱时期的爱情》两本书的广泛影响。
  在中国的网络上,专业而深刻的哀悼文章还没来得及作出对其生平与影响盖棺定论式的总结,已经可以看到无数人,既有名人(无论是不是文学领域的)也有身边的人,为此而感到难过,并用一两句话来诉说这种感情。继而一些马尔克斯的名言——对于马尔克斯生前说过的无数句话中那些句子能否可以称得上名言还有待商榷——开始出现在社交网络平台,并照例配上一幅作者的图片。
  谁都可以看出,如此低成本又张扬的怀念是很值得怀疑的。因而对此的嘲讽与不屑几乎在同一时间甚至是如预警一般出现。其中,凤凰博报引述了一位来自微信的朋友的话:到他死时,人们才蜂拥而上,并伪装成一如既往。两个成语,一个词组,构成对这一现象最直白的讽刺。归根结底,人们对事物的关切超出了事物本身。
  在这个信息高速传播的世界里,表现出对一件众所周知的事情的无知与漠然是羞耻的,无论它离你有多远。也正基于这样的心理,无形中又加速了信息的传播。我们的关心本来是可有可无的,但在表现关心如此容易的今天,漠视反而变得不可容忍。
  与此同时,信息的衰落速度也是惊人的。再过一周,马尔克斯将淡出人们的视野,未知的其他信息又会充满你的屏幕。
  人们对于死者的纪念是没有什么新意可言的。时过境迁,人对于一些人物的怀念必然会逐渐变淡。就在这个四月里,海子、张国荣、王小波、张志新又一次被人们提起,这些符号化的人物已经被抽象成一种情怀或者一句呐喊,林林总总,表达的都是对现实的不满以及那些渴望共鸣的感叹。而我们真正所记住的不过一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首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花火和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这样一种怀念充满了实用主义的色彩,它能够十分确定地调动起人们的某种情感,在某个特定的圈子里引发着各种话题。
  而马尔克斯呢?他的符号是魔幻现实主义,是《孤独》与《爱情》,是拉美文学,是那一句堪称经典的开场白。而这些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缺乏必要的实用价值,即便对于一个资深的文艺工作者来说,他的作品还在,他的文字已然远播,逝去的只是这个人而已。

【供稿单位:政管学院    作者:王亚东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徐易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手机版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