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官网iOS app下载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心灵驿站 > 正文

我愿在台湾的每一天

发布日期:2014年03月17日 09:47 点击次数:

  台湾是个太过美好的梦,美到不知如何下笔。我害怕听到、看到关于台湾的一切,不敢看拍下的照片,不敢写关于它的故事,生怕惊扰了这蒙上一层细纱的记忆。
  我愿在台湾的每一天,都是我来到台湾的第一天。
  台湾最美的是人,身处台湾,无时无刻不感到陌生人间的友善。公交车司机对每位上车的乘客习惯性地说“您好”,店员脸上时刻洋溢着热情的微笑。记得刚来台湾的第一顿饭,便被老板的服务态度感动。在一家意面店用餐,询问各种面的不同之处时,店主热情地拿出那些面的种类给我看,一脸关切,像是对待自家的孩子。在花莲旅行时,一位大叔走过我们后又折返回来,关切地问我们是不是需要帮助。行动不便的出租车师傅在我相机镜头盖掉了后,默默地返回景点帮忙找到镜头盖,又送来给我。在离开淡江大学准备退被子领取押金时,因为工作人员不在,一位素不相识的清洁工阿姨把自己口袋中的1000块台币的押金(约人民币200元)给了我,只让我写下“某某收下1000块押金”这几个字,陌生人之间的信任感,如何不令人动容?
  台湾的整体氛围是幸福的,因为每个人都为他人着想,所有的服务部门都在想方设法地保障你的权益,尽心尽力地办好你的事。例如有一次我在邮局汇款,因为汇款单填写出错,需要领回退款失败的钱。邮局的工作人员几乎每天都打电话给我确保我知道有钱在邮局需要去取。我到达邮局的时候,工作人员又反复确认6元的手续费能否退换给我。此时已在台湾待了3个月的我站在柜台旁,内心充满着对他们的信任,我清楚地知道他们正在争取我权益的最大化。
  台湾的公共建设处处有心。捷运上的博爱座是专门留给老人孕妇等有需要的人的。所有的洗手间内都有卫生纸,还有紧急求助铃,以防止有老人在厕所里突然晕倒。上电梯都自觉靠右站,把左边空出来让给赶时间的人。便利店提供许多便民服务,比如买车票、交水电费、取快递、打印……公交车上有专门留给轮椅车的位置,司机打开后门,放下板子,轮椅车便可轻松上车。学校里有很多有视觉障碍的盲生,他们有的手牵导盲犬,有的只拿导盲棍,完善的教学辅助设施与公共建设使他们像健全人一样学习生活。我记得一位经过我身旁的盲生,她脸上挂着笑容并开心地唱歌,这深深地令我感到,强者关爱弱者,才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来淡江大学这个优秀的私立学校交流,令我体验到不一样的台湾教育。与大陆高校最大的不同是这里的学生很重视合作。几乎每一堂课,老师都会让学生分组,完成作业。在影视分镜与剪辑课上,我们的小组成员一共六个,其他成员有的来自台湾,有的来自香港,还有的来自马来西亚。我们一起讨论剧本,拍摄短片,剪辑,并在规定好的时间统一在全班面前展示成果,每个人都投票选出最优秀片子的作品,再由老师进行点评。老师是来自业内的专家,担任过金马奖评委,有次一位导演来为我们上课,轻松地说彭于晏住在他家隔壁,引来女生们渴求的目光。在摄影课上,每个人都要选择一个主题进行专题摄影,老师看着我拍摄的照片,总是皱着眉头说:“没有感觉。摄影就像是和被摄对象谈恋爱,没有感觉怎么行呢?”有一天他竟然让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站在桌子上观察整个教室,他说:“改变视角,你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摄影的魅力无限大,我在台湾的半年里捧着相机,轰轰烈烈地谈了一场恋爱。
  身在台湾,还是感觉到离开大陆、内心的不同感触。淡江大学不仅有台湾同学,还有来自各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我们代表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彻夜的畅谈,是为了彼此更加了解,原来外面的世界是这样的。
  台湾的美,不仅是人。台湾的天,是湛蓝的。走在路上,可以数着白云玩,下午被壮美的夕阳吓到,那映射着紫的、红的天定格的每一张照片,都能作为壁纸。总感觉台湾的山、水与大陆的不同,想想看是因为大自然对于爱护环境的人们是有额外奖赏的,天然工匠在画板上调出的颜色都不一样。
  乱走台湾,走到淡水渔人码头拍摄渔人归来捕捉上一条条鲜活的海鱼;在诚品书店捧着书坐在地上,一坐便是一天;一个人骑自行车环绕观音山,爬上山坡仿佛伸手即可触碰到云;在垦丁海边用一颗鲜活的海胆为同行的伙伴庆祝生日;台南一夜与西班牙的华人畅谈人生;在宜兰与一群大陆和台湾的伙伴撑死在夜市;走过牯岭街,静静地回想着杨德昌镜头下那《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中迷茫的少年;2014年的跨年,在101壮观的烟火下录制新年感想。这一切的一切,想起来是那么地与我活着的前十九年不同。
  我舍不得台湾,这半年的交换生活告诉我梦到底有多美。我用这最美丽的20岁时光,浪费在台湾的每一寸土地。海峡那边的伙伴们,你们过得好吗?临走的时候说好的,“你一定要来大陆找我玩哦!”“是啊,你要再来台湾,记得联系我啊!”在写下这些文字的瞬间,所有曾经的笑脸变成了泪点,化作怀念。
  从台湾归来,我想我会去寻找更美好的梦。

【供稿单位:历史学院    作者:周然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鹿瑶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手机版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