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作品中留给我们深刻印象的除了光辉的正面人物,还有一些大反派,比如《还珠格格》中的容嬷嬷以及孙红雷早年塑造的一系列反面人物。小时候我总是很入戏地对这些反面人物恨得咬牙切齿,每次见到他们心情都变差。而那些影片中的正面人物肯定是大大的好人,好像找不出什么缺点,关于他(她)的一切都是美好的。这些影视作品就形成了我最初的好人坏人观。
长大后看到更多的人和事,却发现好与坏并不是那么容易区别。慢慢接触到其他国家的经典影片,比如《辛德勒的名单》、《加勒比海盗》,看完很是受震撼,里面的好人坏人却并不是绝对的。《辛德勒的名单》中的主人公辛德勒在影片开头展现了他作为精明商人的钻营取巧和功利逢迎,大发战争财。可在那个社会疯狂失去理智的时代中,犹太人面临被屠杀的灾难,辛德勒冒着生命危险耗费毕生钱财帮助1100多名无亲无故的犹太人获得新生。这种勇敢和对生命最基本的敬畏拷问着每个人的心——社会怎么会变得如此失控恐怖,我们在那种情况下又会做出怎样的抉择。片中的集中营纳粹军官阿芒•高斯漠视人命,滥杀犹太人,可当他爱上了一个犹太女人时内心备受煎熬,最终选择放走了她。辛德勒是个英雄,可又不是传统意义上舍生取义、在大义面前毅然决然的完人。虽然他也贪恋钱财,在他人的生命和财富的比较面前也有过动摇,但他最终做出的选择让人不由得肃然起敬,承认他的“完美”。同样,海盗在普通人看来是不正义的,可《加勒比海盗》中的杰克船长却让人恨不起来。他风趣勇敢,虽然小计谋很多却真实勇敢,有自己的“海盗精神”,在道貌岸然的官员面前显得更加正面可爱。
没有什么人是完美的,也很少有绝对的好与坏。光辉的人物形象要通过正面的事迹举动来凸显,但并不代表他们是没有缺陷的,而那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不可避免,也不失为其可爱之处。说“完美”是因为某些东西或人身上有我们欣赏或尊敬向往的地方,而其中的不完美并不会影响这种特质,抱着绝对的完美观可能导致一点不足之处就使得整个形象倒塌。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英雄的所有事迹都是好的、正面的,反派就是个十足的大坏蛋。辨别是非好坏是应该的,但事物都是多维的,从一个维度看是这个样子,从另一个维度看就是另一番模样了。我们都知道马克思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提出者,一心投入到人类的解放事业中。但他早年也有过一段奢侈享乐的时期,也有领导无产阶级运动中生活只能靠朋友救济的经历。可这并不影响他几次登上千年思想家榜单的前列,就算是这样的“圣人”也有其接地气平凡的一面。
完美本身也是不完美的,我们做不到完美,却可以追求“不完美的完美”,发掘出自己身上更多的闪光点,那些许的不完美又有谁会在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