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中国宗教的看法
发布日期:2014年02月18日 08:33 点击次数:
宗教,拆开看,“宗”字意为祖先,“教”字意为教化,合起之意即为“祖宗之教化”。这种奇特的文化现象,自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便诞生,并开始影响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往大了讲,宗教被用以辅佐政府或执政者管理国家,造福人民,例如,中国的唐朝和宋朝就曾将道教视为国教,而今天的泰国将佛教视为国教,英国将基督教视为国教,亦有异曲同工之妙。往细微处说,欧美人口中常讲“Oh,my god”,中国人常讲“我的老天爷”,分别指基督教的上帝,道教中的玉皇大帝,这都体现出宗教的影响。
众所周知,中国有五千年辉煌历史,经过悠久岁月的雕琢和积淀,形成了今天被世人熟悉并敬仰的中国文化,而中国文化的精髓,就在于“儒释道”三教的融合。在中国,所有的文化现象溯其根源,都离不开儒释道三教。
先看最为重要的儒教。或许官方并不把它当成一种宗教,而是将其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但在大部分人心中,它已经升华为一种无神论的宗教,或是将孔子作为其宗教信仰。儒学是一门很神奇的学说,它为中国人带来了最为基础的社会秩序。君臣之道,上下尊卑,每一等级都要严格遵守自己所属等级的秩序,永远不得逾越。例如一名中年男子,作为父亲,他要保护并教导自己的子女,作为丈夫,他要爱护自己的妻子,作为儿子,他要尊敬并孝顺自己的父母,作为工作者,他要尊重上司并管理下属,而作为普通公民,他又要做好本职工作,为社会作贡献。在每一个等级里,他都要司其职,做其事。正是这一套尊卑法理,影响了中国上千年,奠定了中国社会秩序的基础。儒教着实已经超越了一门学说,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使中国成为一个文化大国。而正是孔子极力推行的“礼”与“教”,让中国成为礼仪之邦,尊师重教之邦。所以,孔子已经逾越了帝王与诸神,被尊为“圣人”,这也足可见儒教之影响。
道教和佛教则是有本教之神的两个宗教,一个是玉皇大帝,一个是佛祖。虽然两者起源地不同,却有着许多的相同之处。它们都要求教徒虔诚、为善。道教提倡“忍”,认为人生在世需忍让,为他人留后路既是为自己留后路。道教中的诸神至今还被广大外国人视为独属中国的神话人物,玉皇大帝与王母娘娘也时常被人谈及。道教在中国有十分深的影响力,中国历史上最富庶的两个朝代——唐和宋,都将其视为国教。佛教是外来教种,却在中国,掀起了不亚于本国教种的风暴。它提倡乐善好施,让教徒们永远不要忘记对别人为善,对弱者持怜悯之心。元代将佛教视为国教。佛教在今日的中国仍有十分巨大的影响力,中国的寺庙与僧侣都在世界佛教的版图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人们常说的佛祖,菩萨,再到几乎是最受欢迎的古代小说《西游记》,都证明着佛教在这个人口大国的独一无二的地位。
儒、释、道三教融合到中国文化中,对中国人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他宗教也在为中国人所逐渐熟悉。
伊斯兰教与基督教传入中国的时间略晚于佛教。至今,维吾尔族、回族等少数民族仍将其视为本族族教。基督教教徒则分布于广大人民之间。民国时期,入侵中国的欧洲国家大力宣扬基督教,大办教堂与教会学校,使得中国的基督教徒广泛增加。直到今日,这些遗留下来的教堂还在投入使用着,为广大中国基督教徒提供礼拜场所。还有一些宗教在中国受众较少,在此不一一列举。
谈过了这些宗教的影响,我很想说一说在我身边,这些宗教是如何改变人们的。我的祖母和外祖母都是虔诚的佛教徒。她们都没有什么文化,却会在每个月的的初一、十五烧香念佛,希望儿孙们好好读书,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为全家祈福。我的祖母还会在每年的二月二,去我家附近的一座大庙里,烧几柱高香,磕几记响头,为她的子孙们许下最美好的愿望,祈求全家平安。她们俩都与人为善,素日里连小动物都不敢乱碰,生怕危及它们的身体。佛教教义里还让人时刻保持心静,所以,我从未见过这两位伟大的女性冲别人发火。到现在,我还牢记我祖母对我说过,面佛时一定要穿戴整洁,不可过分裸露身体,向佛许下最具诚意的愿望。正是因为这两位在我童年时期留下最深影响的可爱女人,我才得以在今天时刻保持一颗善良平静的心。我深爱她们!而我的舅姥姥是一名基督教徒。我对她不甚了解,只记得每次到她家做客,她都会对我说:“我信主,天主保佑你!”甚至她家的对联都是与圣经有关的几段话。她也向我极度推倡善良之心,让我从善做人。说到基督教,我有一个同学的祖母也是虔诚的基督教徒,每周礼拜日都会到家附近的教堂做礼拜,祷告,唱诗。她们的眼睛里都饱含着坚定,双眸清澈地像缓缓流动的溪水。
总结过所有在中国有深远影响力的宗教后,我想谈谈我对这些宗教的理解。儒教带给中国的不仅是君臣之道、尊卑之分,还为几千年来中国的文学发展奠定了基础。道教为中国人带来了属于自己的神。佛学则丰富了中国的神学。而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其他宗教的引入更是深深影响了中国人的宗教观。
【供稿单位:数学学院 作者:邬天朝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秋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