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曾作“学问三境界”之说,已传为经典。试想自己由理入文、大学四年之余,亦颇有所感,于是就个人所得,草草写就“文科生五境界”一说,虽不能成名言至理,但也可起抛砖引玉之用。
第一境界:在各种基本的生活实践(包括玩乐、交友)中锻炼并发挥出自身本能的潜质,如幽默感、感染力、乐观精神、交往能力等。
第二境界:在基本生活实践的基础上总结生活中的各种经验、规律,从而指导自己在熟悉的领域里以良好的状态参与其中。
第三境界:在重视自身经验的基础上,阅读一些有关个人修养、工作方法方面的书籍,进一步指导自己在个人的生活圈子中游刃有余地处理事务。
第四境界:在较好掌控个人生活的基础上,把眼光投向社会,阅读历史、政治、经济、社会学方面的书籍,形成对社会现象、问题的系统理解,并进而再反向定位自己和他人在社会中的属性、坐标,规划个人在社会中的行动路线。
第五境界:在以上通识能力形成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某一领域里专业的知识、能力,并用以上所述对于社会的系统认识为专业领域拓展视野,打开思路。使得所学不仅能成就自身而且可以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以上五个境界层层推进但并无高下之分,每个境界中都可以产生优秀的人物。例如很多优秀的演员就是第一境界的代表者,而很多被表彰的社区模范往往是第二或第三境界的代表。并且五个境界的划分并不严格,只能说一个人某一时期以某一境界为主。比如说某些演员弃演转而注重个人修行,就是其主要境界改变了。
聊作“文科生五境界”之余,本想再试作“理科生N种境界”,但考虑到并非自己专业,有班门弄斧之嫌,所以后一题目还是留待高明另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