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官网iOS app下载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心灵驿站 > 正文

中枪的英语

发布日期:2013年12月20日 14:15 点击次数:

  近日,教育部网站公布了高考体制改革方案,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将探索外语考试不再在统一高考时举行,而进行社会化一年多考。各地也出台了相关方案:北京高考中考英语分值将下降,并逐步向一年两次的社会化考试过渡;山东高考英语听力测试也即将被取消;而在江苏,英语很可能将退出高考,改而以等级形式计入高考成绩。在被社会各界轮番“吐槽”之后,英语在中国教育体系中岿然不动几十年的重要地位,正在被动摇。
  新闻报道“北京2016年将实施新的高考方案,其要点是调整考试内容、试卷结构、考试科目的分值。文史类、理工类总分仍为750分。其中,语文由150分增至180分,数学仍为150分,2016年起高考英语由150分减为100分。英语实行社会化考试,一年两次考试,学生可多次参加,按最好成绩计入高考总分,成绩3年内有效。文科综合、理科综合由现在的300分增至320分。”英语考试分值降低,语文考试分值上升,带给我们许多思考。是英语在中国太热了吗?还是我们的传统文化在全球化的进程中没有被充分的重视,现在着急上火了。
  2013年暑假中央电视台热播了汉字听写大赛,汉语言似乎处在一个尴尬的境地,作为母语,我们每天都使用它,但是它的地位又遭受着各种外语的冲击:许多字我们不会写了;许多字音我们总是念错;现在学生们从幼儿园起就开始学英语,小升初要考,中考要考,高考也要考,大学之后还有四六级考试、雅思、托福……英语是大学里的必修课,而汉语却连选修课都不是,仅仅有很少的国学选修科目,语言是人类沟通的工具,但语言中也蕴含了一个民族的文化与精神,仅仅是上了大学一年多,高中时熟记的古诗文篇目现在能背出来的少之又少。
  将英语考试向社会化过度无疑是一个大的创举,也就是意味着学生有更多的选择和机会,但是单纯从考试上给英语降温究竟能起到多大效果?被遗忘的中国传统文化是否能被重新拾起?中国式英语,只会写不会说的现状能否得到改善?相对高考来说社会化考试是否会有不公平因素存在?
  上一周周五“英国国家文化”下课的那一瞬间忽然有些不舍得,大学里最后一节英语必修课也结束了。周末的英语六级考试又提醒着我还有许多要学。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觉得,改革更是人类进步的必经之路。只有在发展中不断的破旧立新,才能适应新的时代和环境。国家对高考改革的尝试是一项大的创举,也是我们国家进步的必由之路。但无论改革的措施是什么,中途会面临怎样的困难,带来的结果怎么样,唯一不变的就是:我们还有很多要去学习,要去做。考试只是选拔人才的一个手段,不管在怎样的制度体制下,真正的人才总是会脱颖而出的,我们能做的,便只有不停下脚步,一直向前!向前!

【供稿单位:政管学院    作者:杜立珍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董尚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手机版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