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官网iOS app下载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心灵驿站 > 正文

“摔婴女孩”是缺爱家庭教育的悲剧

发布日期:2013年12月21日 08:28 点击次数:

  11月25日,重庆长寿区发生一起10岁女孩在电梯摔打1岁婴儿并使其从25楼坠落事件。“重庆女孩电梯摔婴”事件经网络传播后引发各方热议。12月20日,女孩才公开发表道歉信。在将近一个月的时间里,女孩出走至新疆,避免与公众接触,更是拒绝道歉。但是,这件事情在网上持续发酵,引发网友对女孩及其家人的强烈谴责。
  虐待婴儿,是在挑战社会公众的底线,因为婴儿是社会最弱势群体。但是,虐待婴儿的事件却层出不穷。从长春偷车杀婴事件,女婴体内现数根银针,再到弃婴送至殡仪馆“死而复活”,这些婴儿来到人世间就遭遇到如此厄运,引发了社会公众强烈的愤慨。
  重庆的摔婴女孩,可能是是天生的“反社会”人格,也可能是后天的父母教养不力。在摔婴事件发生之后,她和她父母的表现,都在挑战公众底线,今天才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发表了道歉信。可是,这一句道歉,实在是太迟了,让人怀疑她的真诚性。无论女孩是出于什么理由去摔婴儿,女孩的父母在事件发生之后,都应该在第一时间,赶赴医院,看望婴儿,为自己女儿的错误行为承担责任。恰恰相反,这一家人,躲避公众,远赴新疆,不予道歉,这不仅引发公众更大的愤怒,最糟糕的是在潜移默化中给了孩子错误的示范。
  对一个十岁的孩子而言,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加重要,不恰当的家庭教育对孩子将是终生的缺憾。在采访中,女孩的父母曾经表示,在女孩的成长过程中进行过家庭暴力教育。在“教育暴力”中,女孩没有感受关爱和呵护,变得冷漠无情。她的这种精神伤害不能得到释放,因此面对比她弱势的婴儿,她就用父母对她的暴力加到了婴儿身上。对她而言,婴儿不是一个生命,而是一个玩具,一个发泄自己情绪的玩具,根本就不懂得对小生命的爱护。即使小女孩具有天生的“反社会”人格,也可以在后天足够的爱的教育中得到矫正。但是,她的父母做了什么呢?是让这种人格更加典型化,更加恶化!
  给予孩子充足的关爱,才能让孩子获得自信,自尊,拥有关爱别人的力量。这和“溺爱”孩子是有着本质不同的,溺爱是没有引导性的,爱的教育却是往正方向的引导。如果在女孩1岁的时候,父母就教育她关爱有生命的东西,她还会如此地轻视生命吗?如果父母一直关心她的成长,看到她有不恰当的表现,就及时制止,女孩还会养成这样的行为习惯吗?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她的父母是不懂爱的父母,在事件发生之后,不教会孩子勇敢承担责任,而是逃避责任。
  孩子最需要的是爱的教育,而不是成人所认为的钱,名,地位。曾经有人信誓旦旦地表示,一定要让自己的孩子成为“官二代”,“富二代”。但是我想说,我只想给自己的孩子充足的爱,让她接受爱的教育。

【供稿单位:文学院    作者:何明敏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伟洪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手机版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