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杭州市终于走出了“暗无天日”的一个星期。这一个星期内,城市雾霾严重,PM2.5频繁报表,不仅仅是杭州市,整个浙江省,乃至周围大部分省市在这个星期都受到了“雾霾围城”的不同程度的影响。浙江省环保局局长徐震坦言:“是该反思的时候了,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我们究竟要什么,发展是为了什么?”雾霾围城,到底谁是元凶?
根据我国最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我国的空气质量标准的严格程度在世界上都是处于前列的,就以二氧化硫的浓度值来说,加拿大的理想级、芬兰标准、欧共体的建议值、及WHO(1987)标准处于我国的一级和二级标准值之间,澳大利亚标准、加拿大的可接受级与我国的二级标准相同,欧共体限制值、美国一级标准处于我国的二级和三级标准值之间。也就是说,按照我国《环境质量检测标准》来说,空气质量如果达标,那么我国的空气质量应该远胜于欧美各国。但实际情况却是,我们的空气质量不但没有把那些发达国家甩在后面,反倒拖了后腿,雾霾现象愈加严重,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实际上,所谓雾霾困扰我们的不是雾而是霾,霾主要包括三种组成部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而这些成分散播到空气中基本由于四方面原因:汽车尾气、扬尘、燃煤与工业。在这四方面中占比例最高的就是汽车尾气,达22.2%,那汽车尾气是否是引发雾霾的元凶呢?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汽车制造业的发展,私家车数量每年以几何倍增长,城市交通拥挤不堪,汽车尾气每天肆无忌惮得排放着。但仅仅这些并不是雾霾的根源,实际上汽车尾气的污染一方面是由于汽车制造业发展程度不完善,大量低价的私家车导致发动机对汽油的燃烧不够充分,不但浪费资源又加大了尾气对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炼油企业是汽车尾气污染的直接责任者之一,但这并非因油企质量不达标,而是我国标准不够,只有北京推行含硫量在10ppm以下的欧Ⅴ,但全国普遍为150ppm的欧Ⅲ,标准不提高,设备改造就上不去。中国汽车网校的相关人士也说过,“我们汽车行业的人包括汽车媒体的人不太同意说汽车不好,这些年汽车技术进步还是明显的,屎盆子往往扣在汽车身上是让人接受不了的。”所以,汽车尾气虽然占据了相对大的比例,但是并不是雾霾的真正元凶。反观之,国家对于油的标准没有进行及时的改造升级,导致我国用油标准本身较外国来说就有了差距。所以解决雾霾的当务之急并不是限制车辆的出行,正所谓“抽刀断水水更流”,我们不能仅仅是“围堵”,而是应该采取“开源节流”的方式,一方面加速升级我国用油标准,提升我国用油质量,另一方面大力开发新型能源与混合动力汽车,由此才可以将汽车尾气这一大方面污染较完善地解决。
如今看来,雾霾不是一方面的问题,而是多方面常年累月积攒下来的结果,那为何我国有着如此高的空气质量检测标准,却仍逃脱不了雾霾的厄运呢?问题恰恰出在这份严格的标准上,尽管我国拥有着高水平的空气质量检测标准,却缺少了能够严格监督检测的机构。正像徐震所说,雾霾不是环保局一家的事,环保局是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虽然有监管和审批项目的责权,如果遇到领导认为这个项目对地方经济发展有利,但对环境承载力有影响的前提下,作为环保部门又该如何去权衡?这不单纯是一个技术问题。我们做任何一件事情,看起来很简单,实际上涉及很多利益关系,也涉及环境上的衔接问题。环保是各部门共同的责任,单靠一个环保局是无法做到有力的监督与检测的,所以建立一个完善健全的空气质量监督保障体系正是我国迫在眉睫的事情。令人欣喜的是,我国已经开始着力准备并发展对于雾霾天气的预警机制以及治理方法,一套新的环境监督体制即将建立,虽然正在路上,我们同样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