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位大三的同学打电话给我,说他两年前修过我的《文献检索》课,当时课程成绩不甚理想,现在希望能有机会重考这门课。
我记起了这位同学,甚至马上准确的叫出了他的名字A。其实,我对A的深入了解并不在《文献检索》课上,而是在后来参加的一些学校活动中。A尽管在《文献检索》课程的学习上表现平平,却有非常好的辩才,在代表他所在学院的一场校级辩论赛上,当时担任评委的我,亲自见证了A的优秀辩才和光芒四射的一刻。
我已经记不清A《文献检索》课程成绩最终不太理想的具体因由了,但根据经验断定,应该与《文献检索》课程的教学实习有关。可能是操作有误,也可能是重视程度不够,这导致了A的实习成绩总评不佳,并最终影响了他的《文献检索》结业成绩。
我对A希望重考《文献检索》课的想法表示了感谢。在我看来,一个学生主动要求重学《文献检索》,是热爱这门课程的表现。作为《文献检索》课程的老师,学生喜欢这门课程当然令我愉悦,但我不得不告诉他这样一个事实,这门课独特的考核方法,让他取得好成绩的愿望要落空了。
我向他解释说,《文献检索》是一门方法课,它的教学目的是要教会学习者,如何科学、合理地利用检索工具,全面准确地获取学习、科研等所必需的文献资料。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在授课过程中,会非常注重对学习者检索实践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学习者既会被要求掌握检索原理和常识,也会被要求参加大量的检索教学实习。《文献检索》课程考核则会与教学实习紧密相联,例如每次实习分数都会计入《文献检索》课程的成绩总评。因此,在《文献检索》课程教学实习结束的时候,课程成绩基本也就确定了。
“既然这门课以检索能力作为课程的主要考察内容,这就意味着你已经错过了取得非常理想分数的机会。现在,五分之四个学期已经过去了,大家已经拿到了实习成绩的百分之八十,你只剩下百分之二十可以争取,这显然无法满足你想拿高一点成绩的愿望”。
听了我的解释,在电话的那一端,A沉默了。再过一会,他传过来的声音里显然带上了遗憾,我似乎也看到了他黯然神伤的样子。虽然心有不安,但作为一个老师,我其实没有选择的余地,我得维护《文献检索》课程教学的基本程序和公平。
我想对A说,年轻人在成长的路上,总会遇到一些单行道,一经选择是无法回头的。如果你是一块璞玉,将来是否能够成为精致的美玉,不仅仅需要一位优秀玉匠的精雕细琢,更需要你自己持续的努力,才能把自己的质地变得更加纯粹和浑然天成。因此,任何人,在成长或前行的道路上,每走一步,都必须付出足够的努力,不断克服自己可能的懒惰、散漫或茫然失措,积极的抓住时机和现在,才能做到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让自己的前行路不留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