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官网iOS app下载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心灵驿站 > 正文

“中国风”引领英语学习新风尚

发布日期:2013年12月17日 19:52 点击次数:

  轰轰烈烈的四六级改革终于迎来了它的第一批“小白鼠”,日前刚刚结束的四六级考试新增翻译题令一众考生叫苦不迭不知所措,面对“皓月当空”“丝绸之路”“四大发明”等极具中国风的翻译,“bright moon in the sky”“sichou road”“star farming”等等神翻译也纷纷涌现,与此同时,网络质疑也一时四起,这样的翻译有意义吗?
  在很多人看来,中国人的古典诗词是英语无法理解的,一旦中国风翻译成英文,其意境也将大打折扣,四六级引入中国风翻译纯粹是无用功。然而笔者认为,此举或许可开英语学习新风尚。
  学英语的本质是什么?在很多人看来,是为了出国留学工作,与外国人更好地沟通,所以当下国人学习英语更多是以一种融入者的姿态迫切地去了解西方文化,于是大家不知道中国园林却深谙启蒙运动。而伴随着中国国家经济实力的发展,中国人或许该学会转变身份,如何以主人翁的姿态将这个古老国度的文化介绍给西方国家,如何让他们也能理解皓月当空的意境。语言都是有共通性的,我们可以用中文将十四行诗翻译得朗朗上口,也应尝试用英语将中国古典文化完美呈现。因此,四六级考题引入中国风翻译,不仅是对大学生英语实用能力的考验,更是有利于在大学里形成主动学习英语,与中国文化相关的英语学习风气,少一些急功近利的商务英语速成,多一份对于民族文化推广的坚持。
  除了有利于大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将英语学习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四六级英语翻译在一定程度还锻炼了学生的临场反应能力、组织能力、创新能力等。以往的单句翻译更多是对词汇的考察,中规中矩较为刻板。而今,学生需要上下句语意连贯,现场组织词汇,如何调动思维选取最合适的词汇,如何使用恰当语法表达句意,如何完美连接前后句,都将成为学生在这短短30分钟所要考虑的内容。本次四六级翻译中频繁出现神翻译,一定程度上也暴露了大学生英语学习僵化的现状,不知道该如何理解语言本质而再将其用外语转换。此外,中国风词汇的出现,更是需要考生充分发挥创新能力将其翻译。于是,四六级考试不再是以往陈旧刻板的流水线成品,中国风神翻译在不经意间也为其注入一股清新之风。
  鲁迅先生曾说,中国太难改变了,即使搬动一张桌子,改装一个火炉,几乎也要血;而且即使有了血,也未必一定能搬动,能改装。尽管四六级改革前景困难重重质疑不断,但我们仍需要保持乐观看好状态,也许只是翻译中一个令人苦恼的文人墨客,但这样一个小小的变化,能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引发大学生集体关注中国传统文化与英文对接,何乐而不为呢?


【供稿单位:文学院    作者:徐易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诗佳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手机版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