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撞倒大妈”:新闻媒体请远离预设立场
发布日期:2013年12月04日 15:51 点击次数:
12月3日上午,一则名为“北京街头外国小伙扶摔倒中年女子疑遭讹诈”的图片新闻刊登在各大门户网站,引发网友热议。报道称,“12月2日,北京朝阳区,一名女子在经过骑车老外时突然摔倒自称被撞,并死命抱住对方不撒手,急哭外国小伙。”图片中可见一位中年女子倒地,并抱住外国男子和摩托车。许多网友通过图片及文字报道,判断该女子有讹诈外国男子的嫌疑。一时间“丢人”“可耻”之声甚嚣尘上,更有网友嘲讽道,“这个大妈是第一个逼着外国人签下不平等条约的民族英雄!”
然而,随着事件的调查和现场视频的曝光,事实的真相是这名外籍男子确实撞到了大妈,且为无证驾驶。另据目击者称,老外驾驶无牌摩托车撞人后,曾与大妈发生拉扯,并用中文粗口反复辱骂被撞大妈。
从讹人到被撞,事件遭遇了戏剧性的逆转,如同一场荒唐的闹剧。而在这场闹剧的背后,新闻媒体无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我们都知道,真实是新闻报道的灵魂,然而新闻的真实却绝不仅仅是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原因和经过都经得起核对这么简单,它还包括新闻人对事件的态度的客观中立,也就是不去预设立场。普通人预设立场,最多是为了宣泄一下自己的情绪。而新闻人如果预设了立场,就会在伤害新闻真实的同时,大大降低媒体的公信力。预设立场,就像戴上了一副有色眼镜。如果记者在报道前已经对要报道的事件形成了是非对错的价值判断,就很容易在采访中倾向于去选择符合“预设立场”的事实,对与其相悖的事实“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从而导致报道失实、判断失误。
近年来,类似的事件屡见不鲜。因为预设立场所导致的不实报道,既误导了人们对事实的判断,更给事件的当事人带来了巨大的伤害。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媒体总是习惯站在预设的立场而不是好好地听听真相,还原一个真实的故事呢?原因有很多,可能是新闻工作者自身思维方式的限制,也可能是为了迎合受众情绪爆料吸引眼球,除此之外,新闻工作者高高在上的道德优越感和审视感,恐怕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新闻离我们越来越近,而记者离我们越来越远。”面对这样的质疑和批评,媒体从业者是不是该有所反思呢?
【供稿单位:文学院 作者:张雅妮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何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