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心救不了“井底人”
发布日期:2013年12月10日 18:30 点击次数:
最近,北京丽都广场的一群“外乡人”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他们没有自己的房产,享受不了大都市的保障;他们在车水马龙间穿梭,他们看透了都市的繁华;在霓虹灯和城市的喧嚣下,他们默默地工作,默默地生活,默默地居住在我们每天都能经过的井盖下。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井底人”。
12月7日,这些来自外乡的“井底人”接受了政府的“帮助”,搬出了他们夜晚得以栖身保暖的井底之家。在那之前摆在他们面前的有两条道路,一个是接受政府的帮助,得到一顿好饭,一张免费的车票,坐上火车,回到他们曾经为了拼搏而无奈离别的家乡;另一个,就是默默地离开,去找一个新的“井底”继续生活。现实是大部分人选择了第二条道路,他们不愿意接受政府的帮助,热井的封口只会将他们从一个地方赶到另一个地方,继续在与他们无关的繁华下生活,冷暖不知。不过令人欣喜的是,当“井底人”被大众媒体推上社会的风口浪尖后,社会上众多的爱心人士开始联系他们,自发的为他们捐款献爱心。可是,社会的爱心真的能够拯救这些“井底人”么?答案必然是否定的。面对庞大的需要帮助的群体,社会的爱心远远不足以给予他们需要的帮助;他们的出现只是媒体人大力报道的结果,还有多少需要帮助的人们隐藏在社会浪潮之下,我们无法估计,我们救不完,也没有能力去帮助他们。“井底人”所凸显的问题不单单是他们这一个小小的群体,而是无法估计的庞大的社会底层人们的需求,这份需求又如何而来,其中必然与我国不断探索的社会保障制度分不开。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包含六个方面,其中与这个群体密切相关的无外乎是两种,一种是社会救济制度,另外一种便是社会福利制度,至于其他例如社会保险等制度,恐怕和这个群体早就没有了什么瓜葛。另一方面讲,我国社保制度总体服务于四类人群,而他们无疑是其中第三类人群的代表,即外来流动人群。按理说,我国的社保制度已经完全将他们包含其中,可为何还会出现这类北漂的”井底人“,为何还有无以计数的底层群众身处异乡却仍”无家可归“。其中突显的不正是这份社保制度背后的种种漏洞。一方面来说,我国社保制度的普及面现如今看来的确略显狭隘,其中尤其突出的便是城乡之间的不平衡,国家社保基金的供给严重向城市倾斜,占据着35%的城市人口得到近80%的社保基金,即使是这样,剩下的20%也并非全都落入了乡镇人民的手中,因为由于手续过于繁琐,潜在需求人群过于庞大,加上保障基金本身的数目并不能使生活得到改善,所以占中国劳动力绝大多数的农民工、乡镇企业工人和农民几乎与社会保障制度无缘。就拿人们最关心的的社会医疗保险来说,城市人口享受的是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而乡村群众们所享受的是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而新型合作医疗制度遵循的是“大病统筹”的原则,即制定一个起付线,超过起付线的部分由国家承担,起付线以下的部分由受保人自行处理。但是,大病统筹这种医保模式最细目前也只能做到市级统筹,对于乡镇群众来说,大病统筹只是一个美好的希望罢了。再者说,如今医疗水平不断进步,就医成本不断增加,如今就连许多享受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城里人”所得到的补偿也不足以弥补不断增长的医疗费用的现状,更何况是那些享受甚至享受不到新型合作医疗保险的“外乡人”,恐怕身在外地的他们即使独自面对痛苦也不愿意把汗水换来的报酬投到医疗中吧。所以对于这些外来的打工族们来说,社保的存在并没有给予他们生活丝毫的影响,他们仍旧是一群徘徊在制度之外的“边缘人”。另一方面来说,社保制度本身并不会随着人口的流动而进行迁移,简单的说就是只有在户口所在地才有机会享受到相关的社保制度,对于这些背井离乡的“外来人”来说,取得一个当地的户口无异于比登天还难,所以即使他们符合相关申请社保的条件并且有意向申请,社保对于远离家乡的他们来说也形同望梅止渴,画饼充饥。最后不得不提的就是我国社保投入占全国GDP总量的比重不足10%的现状,有的时候甚至都占不到5%,即使不与世界发达国家10%—30%的比例相对比,就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来说,其中所占比重确实需要改善与提升。所以这样一种投入也就必然会使得许多农民背井离乡,到他们眼中的“大城市”寻找机遇,赚钱养家。因为即使身在异乡,有再多的不方便,但与在家中领取的那点微薄的救助款相比,他们的日子的确还说的过去。这也就是为什么许多被“帮助”走出井底的“井底人”们宁可在寒风中寻找下一个“井底”,也不愿吃一顿饱饭后拿着免费的车票回到家乡。
“井底人”所代表的的底层人民群众,他们所需要的不只是好心人的帮助和一次次献爱心的捐款,传统的社会爱心只会解决他们一时的困难,并无法帮助他们彻底走出这种生活的困境。从短期来看,他们需要的是一个容身之所,是一份可以用劳动换取报酬的正式工作,他们需要被社会培训并加以合理安排到需要他们的工作岗位上。其实,有关部门并不是没有尝试过这种救助方式,可就如一位“井底人”说的那样,“救助我一个,一家人没吃喝”,所以我国真正需要做的是加快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脚步,努力缩小城乡间社保制度的差距,并尽快建立全国性的社保系统,让这些漂泊在外的“井底人”也可以感受到家乡社保制度的温暖。善心救不了“井底人”,善心也救不完“井底人”,只有不断完善的体制才是解决底层劳动人民问题的根本之道。
【供稿单位:文学院 作者:王晟尧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天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