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用一生,去学会感恩
发布日期:2013年12月03日 11:54 点击次数:
当“中国式过马路”“中国式旅游”“中国式相亲”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如今,一个新话题“中国式感恩教育”再一次引起人们的注意。11月25日,海南省“未成年人道德讲坛”在儋州市第一中学开讲。在这场以“在感恩中健康成长”为主题的感恩教育报告会上,6000多名学生和家长、老师现场哭成一片,学生们眼眶红润,高呼“我爱你”,拥抱自己的爸爸、妈妈、外婆等亲人。(来源:中国日报网)
然而,这场本意是教导学生学会感恩的演讲,却在网络上引起一片质疑。不少网友对“哭成一片”的场景表示极度的反感,历数近两年来各地种种感恩教育,总结出“哭、跪、抱”的中国式感恩教育套路。难道,教会孩子感恩错了吗?
显然不是,这个从西方舶来的洋节,本就是国人意识到人生长存活于社会,与周围人和事物息息相关,常怀一颗感恩之心,方可构建和谐社会。鉴于当下德育教育的缺乏,很多学校采取了这种感恩教育,通过演讲人的引导,让孩子更多地理解周围人的辛苦,表达出平时难以说出口的谢谢。但令人惋惜的是,这种教育愈发显得简单粗暴求成效。
人无完人,我们都在学习生活中有过偷懒懈怠的时候,演讲人利用学生的这些自责的愧疚,引述其他感人的故事,在现场音乐的催动下,极易引发情感崩溃,孩子们也会因为内疚觉得对不起父母,但这是否是真正的感恩呢?难道感恩等同于内疚?绝对不是,没有哪个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对自己只有内疚之情。感恩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认同感,能真正明白“哀哀父母生我劬劳”的艰辛,从父母子女之爱,引申到对世间万物的感谢,是从内心的满足。而这,绝不是一场简单的演讲可以满足的,它需要孩子成长过程中各方力量通过潜移默化地力量去感染。
很多年前,央视《妈妈洗脚》的广告片感动了无数人,于是很多感恩教育变成了为父母洗脚,可大家是否还记得,广告最后的一句话是,“其实,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因而,要想在全社会深入感恩教育,父母对于孩子的影响力是极其重要的。父母不应总以为只有自己在奉献爱,总强调父母为孩子付出了多少、牺牲了多少,要求孩子感恩,这只会令孩子心生惶恐,当孩子对自己失望时,我们的教育已经失败了。善于感恩的父母,常常会有善于感恩的孩子。如此教育之下,想必每年轻生自杀者也会少很多。
在中国式感恩教育里,被教育的对象往往是孩子,然而,难道大人们就不需要感恩了吗?如果老人懂得感恩,那么社会上便会少很多倚老卖老、摔倒碰瓷、公交抢座的老人了。感恩教育绝对不只是对孩子的教育,它应该像诚实守信一样贯穿于一个人的思想价值体系中,值得我们用一生去践行。如今中国式感恩教育泛滥成灾,也正折射了当下人们对于感恩的一种非常态化看待。
梁思成曾问林徽因:“有一句话,我只问这一次,以后都不会再问,为什么是我?”林徽因答:“答案很长,我得用一生去回答你,准备好听我了吗?”而感恩,也正是一项需要用一生去回答的命题,你准备好了吗?
【供稿单位:文学院 作者:徐易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方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