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没有勇气去看一部小说或一部电影,很长时间都是在一遍一遍重复以前看过的片子和《红楼梦》。因为疲于对一个新东西投入感情,更怕的是对于名著和经典的茫然。由于翻译的不尽如人意和时代背景的模糊,很难去与经典产生共鸣,使自己处于一个相当尴尬的境地,有时甚至会怀疑自己的深浅。
而这几天如饥似渴地终于把苏菲玛索的传记和《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看完,就像把自己从内到外彻彻底底地清洗了一通。站在中国传统伦理、现代社会道德与欧洲价值观念的交汇点上,我通过法国与法语打开了这扇门,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欣赏到了不一样的人生道路。它明媚、深邃、与众不同、生涩难解,它既让我惊喜兴奋,又让我困惑不安。
风景看尽,独爱苏菲
14岁的她乖巧精致,20岁的她青春无敌,30岁的她妖娆梦幻,40岁的她风华正茂——玫瑰不败艳正浓!
我们都知道苏菲美得惊世骇俗,但是对于我来说,苏菲不仅仅是一个遥不可及的女神,而是一个立体而丰满的女性。她像我们每一个女性一样,是一个女儿,妻子,妈妈,唯一有点不同的是她是一名演员,并且受万人追捧。她像我们一样出生在一个平凡而普通的家庭,她半生经历起伏始终坚持自己喜欢的电影,她在18岁时选择了一个大自己16岁的男人成为自己的伴侣,她面对韶华易逝如此从容淡定。她懂得如何通过表演表现自己的思想,她清楚自己想要一个什么样子的爱人,她知道如何通过阅读来品味人生,她虔诚地珍惜上帝赐予她的一切。
她是如此明丽而独具个性,她把所饰演的一切角色都打上了苏菲玛索的标签,无论片子的整体质量如何,人们总能在影片结束之后记住那个或清纯或可爱或优雅或野性的苏菲。她是《初吻》里纯洁的丁香,是《芳芳》里淡雅的芙蓉,是《勇敢的心》里浓郁的郁金香,是《云上的日子》里高洁的菊,是《安娜卡列尼娜》里端庄的牡丹,是《心火》里散发母性光芒的康乃馨,是《黑日危机》里妖冶的罂粟,是《卢浮魅影》里神秘的风信子,是《逃之夭夭》沉默的三色堇,她,是我心中不败的玫瑰!
何谓轻,何谓重?
昆德拉不解地思索着,我同他一起思索着。
我们的一生是做加法,增加着阅历,增加着思想的厚度,增加着财富,增加着肩上的责任。而与此同时也在不断做减法,我们抛弃了时光,失去了亲人,忘却了最初的梦想和誓言。哪种才是生命的轻,哪种才是生命的重,哪种才不能让你承受?
当然,昆德拉的轻与重不会这样浅显。昆德拉将他的困惑和感悟密密麻麻地贯穿在他的故事里,让我眼花缭乱又惊喜兴奋。 他在这段探索的旅途上放了一个又一个关卡,我无法在两天之内就将它们全部解开,更不可能用我18年的阅历去弄懂人生。这的确是一段耐人寻味的旅程,请容许我先去跋山涉水,历尽坎坷和光荣,再来把你欣赏,再去解开一个个关卡,成为一个无所畏惧的勇士。我不会太贪婪,一生的时光足矣。
昆德拉给了我一个很宝贵的启示,也许小说真正的魅力在于此。你可以根据你自己的思考去创建一个或瑰丽或平凡的世界,去创造几个你心里的角色,去设计一段或精彩或平淡的人生道路,然后把你的思想埋在下面,等待一些志同道合的人去挖掘,去共鸣。它不会赤裸裸地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任人评判,而是以一种诙谐地方式去参透——这是个不错的小游戏。
最后留下《心火》和《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里面的两段话,用来印迹岁月,希望有时回首珍藏,也会记起曾在那段岁月里的心境。
《心火》:在熊熊火光里,你做什么都可以,说什么都可以,不必墨守成规,当灯亮再次起来时,时间又开始了。但是你所做所讲的都记不起来了,不只记不起来,简直没有发生过。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也许现在更容易理解萨比娜与弗比茨之间相隔的鸿沟了:他热切地聆听她讲述自己的人生,她也怀着同样的热望听他倾诉。他们完全明白彼此话语在逻辑上的意思,却听不到话语间流淌着的那条语义之河的低声密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