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官网iOS app下载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心灵驿站 > 正文

扶与不扶,是个问题吗?

发布日期:2013年11月26日 08:56 点击次数:

  老人在路上摔倒,我们上前扶一把。在以前这根本不是个问题,根本不用考虑。但随着社会上越来越多的扶起摔倒老人反被讹诈的时间的发生,扶与不扶?似乎真的成了我们每个人的一个问题。
  今年6月15日,四川达州城区正南花园附近,65岁的蒋婆婆摔倒在地,造成大腿根部粉碎性骨折,共花去医疗费、护理费等2万余元。蒋婆婆摔倒后,手里死死抓住一位9岁小朋友的手。小朋友家人表示,3个孩子当时是去搀扶老人,却被诬陷。蒋婆婆则称是小孩将自己撞倒。双方各执一词,5个多月过去,事情尚未得到解决。11月21日,小朋友一方家长以敲诈勒索为名,向当地派出所报案,警方现已立案调查。蒋婆婆一方则坚称:“我们拟向法院提起诉讼,誓要讨回一个公道。”
  中国自古就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见义勇为”的帮助他人的侠义行为,但不知何时,这种侠义行为竟成了惹祸上身。当我们人人都在这种可能会被讹诈的恐惧中选择放弃时,我们摔倒的道德将会永远的失去。
  那么如何扶起我们“摔倒的”道德呢?这就需要公权力,道德需要公权力来搀扶。在做好事者或见义勇为者受到委屈时,公权机关应主动介入调查,由他们承担举证责任,这样才能卸掉人们见义勇为时的思想包袱,促进正义的社会风气形成。一桩桩翻版的“彭宇案”,危及的不仅仅是社会个体,更有整个社会的道德底线,那么,修复破碎的道德,就需要公共部门出手相助,为维持正常道德水平承担成本。让见义勇为者得到保障,让敲诈勒索者“原形毕露”,道德才会被扶正。
  路遇老人摔倒,扶不扶?这本不应是一个问号。扶起来会不会对老人的身体造成伤害,这是助人者应考虑的,至于其他,本不应成为顾虑因素。路遇老人跌倒,当你冷漠离开时,可否想到,人人都会老去,下一个“被冷漠”的,可能是你的家人,也可能就是你!在这种可怕的冷漠中,所有人都可能是加害者,也是受害者。如果连老人跌倒要不要扶,都成为热议的话题;如果做了好事,扶了老人,不但没有得到褒扬,反而遭遇家属的讹诈和无理纠缠,得不到舆论的声援,社会的支持,这个国家还谈什么崛起?
  扶老人一把,是中国几千年延续下来的传统美德,这种美德不应为几次讹诈而遭到质疑。扶还是不扶,一切出于本能,不应该是个问题。

【供稿单位:文学院    作者:马朋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方鑫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手机版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