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点起床,卡着时间整理床铺、洗漱、吃早饭、打印资料,一如既往地,离上课时间还有5分钟左右,我到达院楼门口。
这一次,我没有像以前那样匆匆走过,原本匆忙的步伐因为那映入眼帘的最后一片叶子而驻足。它摇晃着尚且保持着青黄色的身躯,随风而动。我赶紧拿出手机,把它拍了下来,生怕它经不起这瑟瑟秋风,下一刻就坠落下去。没有来得及看照片,我大步奔向教室。
上课之际,我偷偷拿出手机,翻看刚才拍的“最后一片叶子”。意料之中地,效果不是很好,心里想着,要是有一台单反多好。空气不太好的早晨,照片显得朦胧,即使这样也难掩这片叶子“独领风骚”的姿态。想起欧•亨利的经典小说《最后一片叶子》,穷画家琼西得了重病,在病房里看着窗外树上的常春藤叶子不断被风吹落,她认为最后一片叶子的凋谢代表自己的死亡,于是她失去了生存的意志。伟大的画家贝尔曼在听完苏艾讲述室友琼西的事情后,用心灵的画笔画出了一片“永不凋落”的常春藤叶,夜里冒着暴雨将它挂在树上,让琼西重拾生存的意志,对生命充满希望,而自己却因此患上肺炎,不幸去世了。
同样是最后一片叶子,在欧•亨利的笔下,是画家贝尔曼的杰作,虽然不是真的,但却是挽救一个人生命的关键。而我看到的这最后一片叶子,它是真实的,随着深秋的来临,它已经由青色慢慢开始蜕变为青黄色。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院楼前的两排形似“魔爪”的树被剪掉了叶子,唯独落下了这一片。看着这一片不再拥有饱满绿色的叶子,即使同伴都已经不在,即使独自忍受着秋风、雨露,它也依然挣扎着不肯让自己坠落。
我以为它会经不起孤独与深秋的摧残,很快停止它最后的挣扎。然而,晚上课后,我特意跑过去看了它一眼,惊喜地,它还在。我知道它终有一天会“化作春泥更护花”,但是至少它曾经为了证明它自己而努力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