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渴望孤独;珍惜孤独。好像只有孤独,生命可以变得丰富而华丽。我拥抱着一个挚爱的身体时,我知道,自己是彻底的孤独的,我所有的情欲只是无可奈何的占有。我试图用各种语言与人沟通,但我也同时知道,语言的终极只是更大的孤独。我试图在家族与社会里扮演一个圆融和睦的角色,在伦理领域与每一个人和睦相处,但为什么,我仍然感觉到不可改变的孤独?我看到暴力者试图以枪声打破死寂,但所有的枪声只是击向巨大空洞的孤独回声。
我听到革命者的呼叫:掀翻社会秩序,颠覆阶级结构!
——《孤独六讲》
一本关于孤独的书;一本用孤独的手、孤独的心造就的书;一本拉扯我们躁动灵魂的书;一本融哲学的深邃、文学的流畅、美学的静美为一体的书。
走近它,就走近了真我;阅读它,又何尝不是阅读自己?
孤独的灵魂,在尘世踵踵独行,探索、问询,却总是挣不脱那一丝丝若有若无的孤独感,孤独,仿佛漫天的星辉,柔软而又无处不在,紧紧地缠绕着每个人的心灵。
从出生到死亡,伴随着我们生命,孤独,随着我们的呼吸、伴着我们的成长,一点一点的,滋养着我们的心灵。
当我们还是一个孩童仰望天空时,那种想要触摸青天的渴望和自身的渺小所带来的落差,激发着我们内心的孤独;当我们开始奔走在梦想的道路上时,对梦想的执着刺激着我们精神的孤独;当我们思索人生时,生命奥秘的复杂难解,增加着我们思绪的孤独••••••
人生,竟是孤独造就的旅程。
青春里如同烈火一般炽热的情欲孤独;过多的喧哗以至无人倾听的言语孤独;壮怀激烈而又惨淡收场的革命孤独;源自内心深处最本初渴望的暴力孤独;欲道却休、难以言明的思维孤独;束缚在爱和情的桎梏里的伦理孤独。
《孤独六讲》 ,一本具有美学特质、包含人文情怀的书;一本满怀文化反思、社会批判的书;一碗浓缩了作者关于孤独美学精髓的心灵鸡汤。
为什么我们急燥燥如热锅上的蚂蚁追逐着内心的欲望?为什么我们得到的越来越多内心却越来越空虚?为什么在面对一个简单的现象时,我们连宣布答案的勇气也已经丧失?
生在世间,我们何求何予;漫步人生,我们如何生活?
孤独,孤独!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孤独;漫入时间,融入空间的孤独。
在这本书里,蒋勋先生并不是教人们如何规避孤独,如何消除孤独,而是立足于人皆孤独的特质,教导人们如何悦纳孤独,如何适当的给予、尊重孤独。
人生来就是孤独的,作为具有自我思维和追求的个人,没有一个人可以被别人百分之百的了解,没有一个人愿意自己的内心如同透明的玻璃,任谁都可以阅读其中的思想。源自本性的自我保护、对梦想的不同渴望,都激发着我们内心的孤独,在追梦的路上,在沉思的夜晚,甚至是在我们与至爱之人相拥的刹那,我们的内心深处,都有着淡淡的孤独,无法言传,只可意会。
即使再乐观的人,即使再豁达的心,也会在某个刹那,有了孤独的悸动,大千世界,漫漫红尘,有没有一个个体让你诉尽内心的一切?即使有,那么,当内心的所有思虑都传递出去,你的内心深处,除了空虚造就的孤独,还能是什么?
既然孤独已经无法避免,那么,何不接受、悦纳孤独?
接受来自内心深处的情欲孤独,在其中寻找自己渴望的美丽;安静的思索,避免过多的注重倾诉而忘记了倾听;执着的追求,圆了来自内心的革命孤独••••••
《孤独六讲》,在孤独的语言里,漫洒着孤独的情绪,如同春风细雨般无声润物。
因孤独放弃自我的人,在失落的海洋里载浮载沉;惧怕孤独的人,往往会被孤独缠绕。
无法正式内心的孤独,在嫉恨中同时自我的马加爵,暴虐的挥刀杀害舍友;不愿悦纳内心的孤独,前途灿烂的复旦高材生泯灭人性的给黄洋投毒;一心想着逃避孤独,诸多的人放弃了大好年华,用自我的摧残,结束了灿烂的生命••••••
为什么,要沉迷在孤独中,被孤独掌控?
那么,学会接受孤独,掌控孤独,享受孤独。
在孤独的推动下,往往可以产生非凡的力量。
源自青春的情欲孤独,可以刺激人们践行爱情的美好;无人倾听的言语孤独,让人们摆脱了喋喋不休;始于踌躇满志终于落寞虚无的“革命孤独”,刺激着人们的革新意识••••••
六种不同的孤独,六种促进人内心本质的真善美的力量,在蒋勋先生的悠悠讲述中,透过《孤独六讲》,淡然传播。
作者的济世情怀,通过独特的孤独美学,从这本书里传递了出来。
孤独带来的内心的柔软,孤独造就的思绪的深邃,是对这个浮躁、缺少关爱的社会的一种良性的补充。
沉下心来,抛出内心的浮躁,感受内心的孤独,唤醒沉睡已久的最本初的渴望和良善。
在《孤独六讲》的引领下,探索自己内心真正的孤独,接受、悦纳这些孤独,品咂、解读这些孤独,尽情抒发内心的孤独。让孤独和自我精神融入一体,而不是作为一种杂质,堵在自己的心口。
跟随《孤独六讲》,走近孤独,了解孤独,重新审视自我,定位、认知自我。
当你真正的了解、融入孤独,或许你会发现,孤独,也是一种美德,或许你会明白,在哲学思辨的角度,当你了解、尊重了孤独,那么,你或许会——
不再孤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