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学武保护了谁
发布日期:2013年11月08日 10:00 点击次数:
据《新闻晨报》的报道,11月5日上海华山医院邀请公安局教官向职工培训自卫术,同日中山医院也组织跆拳道自卫技巧培训讲座。
医生学习自卫术本无任何不妥,只是在当前医患信任链条缺失的现实之下,医生学武就难免显得有几分悲怆与悲哀。医生双手紧握的手术刀,是为救死扶伤,然而插入亡故的医生体内的尖刀怕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从哈医大杀医案到温岭杀医案,只是一年的时间,人们讨论如何正确处理医患矛盾的声音还未消散,医患之间的信任就又蒙上了一层灰。杀医案带来不应只有伦理道德缺失的关注,更多的应转向医生群体日益严峻的工作环境。
医生被称作“白衣天使”,可以看出群众对这个群体的重视,但也正是这种重视导致人们过度高估医生能力,造成现实与预期的心理落差太大,如果患者过于偏激就可能酿成惨剧。医生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压力,一方面是高强度的工作,常常需要长时间呆在手术室,节假日期间也不能正常休假;另一方面,病人将生命交付于手中,肩上负担着巨大的责任,压力可想而知。然而,随着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越来越薄弱,加上确实有部分违背职业道德的医生被曝光,“以药养医”模式的缺陷,“看病难”问题的凸显,患者对于医生一方面抱有极大的依赖,另一方面又极度不信任,这样矛盾的心理会导致部分患者一旦治疗过程出现不如自己所愿,便全部怪罪到医生医术不精或医生违背职业操守上,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报复医生成为部分“不知如何是好”的患者的出路。
医生学习自卫术,反映出的正是目前极端恶化的医患关系导致医生的诉求变化。杀医案的发生,“医闹”的职业化,导致医生职业认同感迅速下降,尽管国家卫计委和公安部已经印发《关于加强医院安全防范系统建设指导意见》,要求构建“平安医院”,但是这样的措施短时间内也无法消除医生集体安全感的缺失。医生学武,所透露出来的“人人自危”的行业现状更是让人不忍,医生们救人却无法救助自己,扶伤却不能拯救同行,这其中的心酸意味,外行多少也能品得几分。
不可否认,医生学习自卫术确实能在极端情况发生时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但是最终也不过是心理安慰,治标不治本,要真正改变目前严峻的医患关系,“看病难”等问题自然应该解决,但是患者和医生二者都不应缺席。首先,患者应摆正心态,治疗过程发生意外是不可避免的,一旦对医生的治疗产生疑惑,应寻求正确的途径解决,沟通无结果后再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而不是以暴制暴,以毒攻毒。至于“医闹”职业化,则是更应该严厉打击。其次,医院要建立畅通的医患沟通体制,让患者与医生之间能够达到良性的互动。医生必须端正工作态度,认真对待每一位患者,遵守职业操守,塑造良好的职业形象,才能获得患者的信任,也才能真正的保护自己以及每一位同行。否则,只是通过集训的方式学习自卫术,怕是依旧无法保护自我,行业的危机依旧时时刻刻威胁着每一位医护人员。
【供稿单位:文学院 作者:王鸽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天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