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退休你怎么看?
发布日期:2013年11月13日 10:30 点击次数:
延迟退休、养老金缺口、双轨制、以房养老这些词最近频频跳入我们的视线,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的稳定器、平衡器,为什么要延迟退休?它又真正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国家法定企业职工退休年龄是男年满60周岁,女工人年满5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2012年7月,专家建议:到2045年不论男女,均65岁退休。
为什么要延迟退休?目前我国男女平均寿命为74.83岁,在人均寿命不断延长、国家迈进老龄化社会的大背景下,延长退休年龄看起来是必然趋势。然而,社会养老金缺口日益增大,随着老龄化的发展,人口红利期逐渐消退,再加上养老金初步探索时期及社会转型期相关的资金缺口,研究报告预测,养老金缺口将于2013年达到18.3万亿元。在社会保障方面,财政面临巨大压力。
有人说延迟退休是大势所趋不可避免的同时,质疑声反对声同样四起。在我看来,延迟退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所谓的财政压力,也可以让一些高技能专业人才继续贡献社会,一定程度上改善老龄化局面。但是,其中是否有更多需要我们去思考的问题?
首先,人的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65岁人的精力与创造力必然无法与30岁壮年相比,而在现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年轻人就业压力巨大,应届毕业生找工作难,职场新人压力大,若是一再延迟退休,势必会加剧年轻人的就业压力,且现在这一批面临退休的“老年人”,普遍受教育程度并不高,若是一刀切全部延迟退休,很难肯定他们可以完全适应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科技潮流。
其次,从人文角度来看,“享受天伦之乐”是一个十分具有诱惑力的词,而现在年轻人普遍30岁左右有孩子,也就是在老人50到60岁时会有孙子,若延迟退休,年轻人育有后代之后既要照顾小孩,又要应对职场压力,父母也无法帮其分担;另一方面,65岁退休距人均寿命74岁只有不到10年,这时去完成年轻时环游世界的梦想是否有些难?从人文关怀上来看是否有待商榷?
最后,双轨制养老金制度之下提出延迟退休必然会遭来众多反对,而对那些生存压力比较大的个体经营者来说,无疑又增加了负担。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人员编制是固定的,老人不退新人没法上。在企业中,老员工的工资普遍高于新员工,大批老员工在职不仅妨碍新鲜血液的注入,是否也加重了企业的负担呢?
在反对质疑声中学者建议:可以不延迟退休但是要延长养老金缴费年限;又有专家说:延迟退休可以增加退休后的退休金收入。不管这是大势所趋还是安抚之言,我认为,对于解决劳动人口短缺和养老金压力二者中任何一个问题,这都不是治本之策。何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逐步改革养老保障制度,弥补修改现行制度的漏洞,让我们的公民不再担心“老是否有所依,老是否有所养”的问题。
【供稿单位:政管学院 作者:杜立珍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筱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