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菜?申遗?
发布日期:2013年11月14日 19:06 点击次数:
近日韩国泡菜申遗的消息又登上了各家媒体的版面,原因是为了与中国泡菜区分,韩国泡菜要改名为“辛奇”,我们在感叹这名字挺“新奇”的同时也在思索,难道韩国泡菜真的成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实韩国政府早在今年3月就正式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提出了关于“泡菜及越冬泡菜文化”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请,最终审查结果将于今年12月揭晓。听到这一新闻,有网友发出了这样的感叹:韩国泡菜成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我国肉夹馍情何以堪?
事实上申请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并不是泡菜而是越冬泡菜文化。面对韩国媒体报道的“韩国泡菜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给予了否定,并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比如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等,而被列为申遗候补名单的只有越冬泡菜文化,并不包括泡菜这一食物。越冬泡菜文化是指腌制泡菜时举行的活动。而众所周知,泡菜是指辣椒和大蒜等多种香料腌制的酱菜,显然它不具备申遗的条件。韩国媒体发布这样的消息不知是语文没学好,把二者概念混淆了,还是为了博取眼球呢?
暂且不谈韩国媒体在审查结果尚未揭晓就肆意报道的行为,只看“越冬泡菜文化”申遗的这件事,不难看出韩国在饮食文化方面的重视。韩国人认为,代代相传的越冬泡菜,反映了邻里间“分享”的精神,增强了人们之间的纽带感和归属感。笔者不禁发出疑问:“同样是泡菜,为什么韩国的泡菜就吃出了这么多东西。”其实,不见得中国的泡菜就没有邻里间的分享精神,正如一名网友所说“如果真要牵强把这些个吃食也列进去的话,我看世界上的任何一种吃食,也能在增进家庭、邻里感情方面起作用。因为,只要是吃的,哪有只供一个人单独享用的。”可见,问题的关键在于怎样去“包装”这盘泡菜,你赋予它文化的涵义,它就变成了一种文化的载体,瞬间就从开胃小菜变成文化大餐。在这次申遗中,中国的“珠算”也顺利进入候补名单,不知个中三昧,笔者不好评价二者谁更有价值。但是,在中日韩三国的申遗项目中,除了中国其他两个国家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和吃有关的东西,那么拥有博大精深饮食文化的中国,是不是也可以考虑一下将中国的“八大菜系”推荐给世界教科文组织。以《舌尖上的中国》在海外的不错反响,中国菜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不难也是实至名归。当然,申遗不是为了争一个虚名,更重要的是对一种文化的保护,不仅是对民族文化的保护,也是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方面,毕竟文化软实力已经越来越被世界重视。
韩国泡菜要是申遗成功,我们在祝贺的同时,也想对友国说,不必急着给泡菜取大名,因为不是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而只有跨民族的才能成为世界的。如果泡菜遗憾落选了,我们在安慰的同时,也想提醒友国的媒体,谨言慎行。
【供稿单位:文学院 作者:丛晓泉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齐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