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召开的全国治安管理工作座谈会上,公安部副部长黄明强调,要下大决心解决突出问题,简化办事程序,完善办事流程,畅通投诉渠道,严格责任纪律,对办户口时刁难民众者一律停职追责。消息一出,立即登上各大门户网站头条。为官者,本就应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视民意重于一切,然而口号再响也没有约束力,只有下大力气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用机制、责任、监督来保证落实,才能形成常态长效。
近段时间来,民众办证难、办户难的事件屡见报端:河北武邑县的小周为办护照,从北京到老家往返六次,跑了三千公里才办好;江苏的小狄为办营业执照,则往返十一次;郑州的准妈妈张女士4个月内跑社区近20趟仍未办下准生证。另外,据新京报“京报调查”对于民众是否遇到办事难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80.9%的受访者表示自己遭遇过类似的事情,只有19.1%的受访者表示没有遇到过。究竟是什么导致了主仆颠倒?
权利来源于群众,然而“官僚作风”“反仆为主”使得窗口办事员服务意识浅薄,端起官架子,鼻孔朝天、颐指气使,全然忘了人民公仆的身份与职责,以权力者的傲慢姿态面对普通民众。如此,“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和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的发生也就顺乎逻辑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应仅是一句口号,要将其内化于相关的法律法规之中,有法可依。
在指责“衙门作风”的同时,政府职责分工不明为办证难、办事难带来的阻力也不容小觑。生活中,民众经常面临着一张卡跑几个甚至十几个部门,搞不好还要跨省跨市跑。政府工作追求信息化、科技化的目的在于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然而对照现实,这样的期待只是一场空。“这个不属于我们管”已经成为办事人员推诿愚弄民众的最佳借口。实际工作中,只有明确分工,公示于民众,才能使窗口办事员无理由随意推诿,也是民众清楚自己应该去哪儿,应该找谁。不至于由于信息不对称,让群众一头雾水,跑了冤枉路、受了窝囊气。
我们的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无论何时都应铭记本职,尽职尽责,不要将民众之事视为儿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