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显明校长
发布日期:2013年10月24日 22:33 点击次数:
2013年10月22日。今天是济南少有的晴天,可谓天高气清,万里无云了。今天应该属于山东大学,因为山东大学今天在进行校长交接仪式。
下午3点,中组部、教育部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知新楼三层会议厅召开大会,代表中共中央、国务院宣布:任命张荣担任山东大学校长,因另有任用,徐显明不再担任山东大学校长职务。教育部、山东省的领导先后讲话,对山东大学和徐显明校长的作用和贡献给予充分肯定,特别是对显明校长的人品、学识、才能给予了高度评价。徐显明在大会上发表了饱含深情的讲话,感人至深,无法言表,句句充满了对山东大学的挚爱与眷恋。“我永远是山大人”的结语真诚、有力、动人,全场无不为之动容,许多人流下了热泪。显明校长的临别讲话,其情其景,一直在我脑海里回荡。我的心久久不能平复。
说实在话,我和显明交往并不深,却相互了解,毕竟我们有共同在山东大学二十多年的工作经历。我俩同庚,自然关注就多一点。
我听说徐显明的名字,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1983年,山东大学法律系成立,著名法学家乔伟先生从吉林大学调来山东大学,出任法律系主任。随乔伟先生来的还有两位在读研究生,号称“二徐”,其中一位就是徐显明。1985年,他硕士研究生毕业留山东大学任教。
显明属青年才俊,一表人才,有着超常的记忆力,言语不多,严谨而深刻。当时山东大学有一个“青年学者联合会”,他参与其事,很快便成为核心。1992年第5期《中国社会科学》刊发《生存权论》,一举成名。随后出版的《公民权利义务通论》,屡屡获奖。从而奠定了其在法学界的学术地位,时有“南曹北徐”之称。从此,徐显明也一路亨通。刚刚破格一年的副教授,1993年又破格晋升为教授。行政职位也由系主任助理升任系副主任,进而系主任,法学院院长。在他的掌控下,不几年,山东大学法学院就成为中国法学教育、研究的重镇,参与了多部法律和法规的起草。
显明的成就和进步,让好些人眼热。非议更是难免。显明的一切,成为众矢之的。显明有个习惯,夹着个文件包,走起路来迈着方步,身子稍偏,挺着胸,很有官派。加之他特有的法官的思维和语气,生人很难接受。我倒是很欣赏,这是一个人的个性和风格,或者说是习惯和爱好。也可以说,是自信的表现。但是有些人不这么看。因之,1995年,山东大学推举副校长未就。1996年,被任命为校长助理,1999年升任副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2000年7月,山东大学、山东医科大学、山东工业大学合并为新山东大学,徐显明任新山东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法学院院长。2001年9月,调任中国政法大学校长。
这一个阶段,显明在山东大学工作17个年头,也是他成长、成熟的时期。他由年轻学子到学者,由学者到管理者,再到大学校长。他得到的养料很多,他对社会的回馈也很大。他对山东大学的学术、学科、管理及人才培养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显明到北京任职后,我们很少联系。但我很关心他,时常打探一下他的境况,抑或过春节时,能在山东大学五宿舍见到他来给老朋友拜年,一起聊一聊,偶尔打一打牌。
出乎意料的是,2008年11月,徐显明竟会再次回到山东大学,而且担任山东大学校长。当然,对于山东大学来说,并不奇怪。因为此前,已经有了先例。朱正昌就两次担任山东大学党委书记,而且跟显明搭档。显明原来是副校长,现在升职了,副部长级。此时,我也有机会参与学校的会议和活动,更多地了解和接触学校的决策和发展。
最明显的是,显明已经成为一个教育家,境界之高,理念之深,思路之开阔,令人刮目相看。少了些许狂气,多了成熟与老辣。因为有了秘书,也不必自己夹皮包了。说话虽然还不多,严谨但不那么严苛了,偶尔会开几句玩笑了。从直观感觉上,和蔼和善多了。可能是,人过五十,知天命,什么都看透了,想开了。
显明担任山东大学校长,给山大人印象最深的是,他对大学、大学精神的诠释,对山东大学的定位,对办学宗旨的确定。他于山东大学100年校庆前,到台湾,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查到了100年前山东大学堂的章程和袁世凯的奏折,从中提炼出“为天下储人才”“为国家图富强”两句话,体现了现代大学的办学宗旨。这是老祖宗的初衷,应该成为山东大学的办学宗旨。为天下储人才、为国家图富强,山东大学办学宗旨的确立,是这所百年名校既上承祖训又下继未来,既立足中国又放眼世界,既注重人才的数量又注重人才的质量,把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紧密联系起来。
首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目标。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颁布实施后,中国的大学,特别是“985”高校,都在思考一个问题,如何确定自己的办学目标。这自然也是显明校长一直思考的。2010年8月下旬,山东大学夏季工作会议在山东大学威海分校举行。在大会的主题报告中,徐显明校长提出山东大学的目标就是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全场愕然,不时发出叽杂声。我注意了人们的反应,大部分是怀疑的。显明校长还就一流大学的标准作了阐释,大家也觉得勉强或牵强。最后,会议确定,到2021年,也就是山东大学建校120周年时,初步把山东大学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今天看来,显明不愧为有战略眼光!还有哪一所“985”高校不提世界一流大学目标?为此,山东大学受到教育部、山东省领导的充分肯定。
提出“一把椅子”理论。基于对人、对老师、对知识的敬畏与尊重,更基于对机关作风的转变,显明校长提出“一把椅子”理论。如果老师到校部机关办事,机关人员要热情、耐心,假如办公室只有一把椅子,就应该先让给老师坐,让他们感到受尊重,有尊严,从而解决“机关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官僚主义问题。山东大学荣誉体系的设立,“育才功勋”的评选,“终身教授”的评聘,都是这一理论的践行。
推进青岛校区建设。在中国“985”高校中,山东大学的办学条件是比较差的。号称有七个校园,也不过5400亩地,6万多在校生,人均资源有限。早在2000年三校合并之初,山东大学就有建设新校区动议与设想,先在济南长清,后在济南历城,已有规划与设计,都放弃了。2004年,学校提出在青岛胶南建分校,2500亩校园,已见诸报端,不知何故,又作罢。显明执掌山东大学重提建设青岛校区,全校持疑者众多。反反复复,几经周折,其中甘苦,不亲历者怎知!外界议论:“盲目扩张”有之,“山东大学青岛情结”有之,甚者“捞功名”“捞好处”“劳民伤财”亦有之。显明从国际化战略,从世界一流大学的高度出发,不仅仅是建一个青岛校区,而是要建一个中国的加州模式,创建一个“济南—青岛—威海”山东大学系统。单从青岛校区的设计与设想看,理念先进,追求高端、国际、特色、环保。现在尚看不出,再过五年、十年,青岛校区将会彰显出它的特殊地位,山东大学系统就会充满魅力,让世人瞠目!到那时,让我们一起“面向大海,拥抱春暖花开”!
文化校庆,学术校庆,绿色校庆。这已经成为山东大学110年校庆的殊荣。校庆以文化、学术为主题,彰显山东大学的人文、学术。且不说当时文化活动、学术报告的规模与盛况,单就她的文化遗存就可见一斑了。山东大学校史馆、博物馆、传统文化体验馆,已经成了山东大学的文化名片,来宾来访者竞相参观。中心校区的面貌焕然一新,建筑物风格、色调协调一致,大成广场、稷下广场前后呼应,道路、花木葱茏,路名路标儒雅别致,知新楼、大钟楼地标性强,远近闻名。我作为亲历者,校长在其中的作用是深有体会的。今天的山东大学,具有了“大师、大楼、大藏”之气派!
人才引进,学科建设,大部制改革,关注民生,等等。这些都在各级领导的讲话中提到。而儒学高等研究院、尼山学堂的成立,在凝聚山大特色、提升学术地位方面颇有效力;泰山学堂则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有力举措;深圳、苏州、东营等地研究院的设立,可以在国内合作、服务社会、服务地方起到应有作用。当然,要看实际结果。
显明给我的印象是精力充沛,不知疲倦,始终保持昂扬的状态。如果回放一下这几年山东大学的图景,排列一下他的活动安排,就可以一目了然。他经常是国内国外、济南北京、会议活动,一个接一个,几乎是连轴转。仅就我们搞的几个活动看,就是如此。特别是文化活动,只要能赶上,他必定参加。记得“纪念罗荣桓诞辰110周年图片展”和“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图片展”开展,他都是刚从外地或国外赶回来,直接到现场并即兴讲话。特别是“群众路线图片展”时,他有些疲惫,脸上挂着几分倦意。
今天,是他任山大校长的最后一天,应该是他最忙碌的时刻。午饭前,他还抽空陪客人到山大博物馆、校史馆参观。到校史馆时,已过12点了,他依然津津有味地给客人讲解。参观完校史馆快到中午1点了。再过两个小时,就要宣布任免令了。如前所述,交接仪式如期举行。
欢送显明校长,祝他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取得更大的成绩和进步!
欢迎张荣校长,预祝他在山大校长任上再创佳绩!
我是一名历史学者,是山东大学校史工作者,记录历史是我的职责。
我们应该记录这一天!
山东大学会记住这一天!
2013年10月22日,将永载山东大学史册。
【供稿单位:档案馆 作者:刘培平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梦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