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江苏高考英语一年两考,成绩择优选用和山东高考取消英语听力之后,北京高考又给了英语一刀。据光明网消息,2016年北京高考:英语科目分值由150分下调至100分。各地高考将矛头纷纷指向英语,这种看似要冷处理英语的措施,真的能给“英语热”降温吗?
各地高考都拿英语开刀,可能基于以下几个原因:英语学习严重占用了其他学科的学习时间,各类英语培训层出不穷扰乱教育秩序,汉语都没学好还学什么英语,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重视外语……的确,由“英语热”衍生的问题越来越多,但是仅通过高考减几分就能有效解决这样的问题吗?是不是有点以卵击石。
现行的教育模式催生了“英语热”。就目前的国内教育而言,学英语已经贯穿了一个人求学的整个过程,小到幼儿园的小朋友大到老年大学的矍铄老人,人人都在学英语,甚至衍生出了“XX外国语学校”这种有明显教学侧重的学校。作为以应试教育为特色的中国式教育,显然英语分数的高低就举足轻重了,而对于舶来品的陌生感和不自信,就衍生了“补习班”这种教育模式,甚至一发不可收拾,直接形成了一股强大的经济势力。现如今,专家看到了英语教育的畸形发展想要有所调整,单凭高考减几分似乎不够吧。即便备战高考的学生们可以一时放松对英语的学习,按照预想的那样均衡其他学科的学习,甚至更加重视汉语的学习,那进入大学之后呢?笔者断言,他们依然会发扬“学好英语,天天向上”的精神,重拾学英语的事业,甚至变本加厉。因为,大学可以不人人学语文,但必须人人学英语,其他学科的时间依然会被占用,有机会还会上个托福、雅思班,为出国做准备嘛。因此,中国现行的教育规划根本就是“英语热”的催化剂,高考给英语减分或许会催生考后英语学习热潮也说不定。
生活处处皆英语,英语自然“热”。找工作要英语过四六级,没有这块敲门砖,连面试的门槛你都跨不过;求学要英语过关,英语不过六级,专业课学的再好也保不了研;出国需要考雅思、托福,英语不过关通往上流社会的第一道门槛就迈不过;现在连扫大街的大爷都能说一口惊呆小伙伴的英语。如今,英语在很多环境下已经成为了一种硬性的条件,在这种情况下课堂里的小伙伴还能做得住吗?因此,课堂上分秒必争学英语,课后分分钟学英语,吃饭学,走路学,上厕所也要学。所以,看到各地高考英语被宰的新闻,除了高三的学生能稍微松口气以外,更多的人是苦笑一下继续埋头学英语,甚至还会质疑教育部门的政策吧,英语都如此重要了,为什么还要放松高考英语呢?这不是害学生嘛。
高考对英语进行冷处理,似乎在暗示“英语热”要降降温了。的确,现如有这样一种怪像,英语专业的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但无论什么专业的毕业生都要求英语过关。“英语热”的出现使专业化的英语学习学无所用。但是面对现行的教育模式和社会形势,要给英语降温的这股冷风怎么刮,刮几级,还是要专家来精心设计。显然,仅仅是高考的这股冷风,怕是不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