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官网iOS app下载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心灵驿站 > 正文

高校组织釆验DNA背后

发布日期:2013年10月13日 20:11 点击次数:

  前几日,为了找出宿舍内的小偷,山东某学院组织全部本科男生采血验DNA,五千多名男生的采血工作在短短几天内迅速完成。然而,被采血的学生们对为何采血却毫不知情。据估算,釆验五千多名学生DNA的成本大约为50万。这次兴师动众的采血活动被报道后,引起了公众的强烈质疑:在案件侦破中,DNA采样往往用来充实犯罪嫌疑人犯罪证据;可是,全校五千多名本科男生怎么都成了嫌疑人?
  学校强制学生采血,强调“公安局统一安排”“无特殊情况不要缺席”“要所有男生,不要女生”,却对为何采血只字不提。一名大四女生以为是要提取毕业信息,赶到学校后却发现“没女生什么事”;还有一位大一女生则以为是要建入学档案;学生询问采血现场的警察为何抽血,得到的答复却是“安静,不要说话”。学校对学生采用简单粗暴的强制手段,安排学生“做什么”,却不解释“为什么”,面对疑问也置之不理,这实质上反映了高校管理者的一种傲慢心态。学校本身是教育机构而非权力机关,与学生既是教与学的关系,也是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然而学校的管理功能渐渐被误读、被放大,习惯以强制方式行事,只下通知而不作解释,有反抗就面临被记过的危险,正是现今一些高校管理方式的真实写照。
  学校不是资本家,学校和学生的关系也并不只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学校忽视了对学生应有的尊重,也难怪学生对校方心怀怨气。今年夏天,异常的高温天气让睡在简陋宿舍的学生们汗流浃背,南京某大学的上万学生“起义”,喊着口号往楼下扔暖水瓶、脸盆、啤酒瓶等,要求装空调。这样的做法固然偏激,但是从中不难看出学生的无可奈何。在全国,宿舍没有空调的学校数不胜数,学生们在网上激烈要求装空调,基本没有回应,但学校的办公楼却建得豪华舒适。无论是因为宿舍楼的硬件条件还是总体发展规划,学校面对民意都欠一个说法。学校不但不主动与学生沟通,而且即使学生大范围要求也不理睬,只有等到他们采取极端做法,才同意装空调,这样的态度也源于学校对学生的不尊重。
  采集DNA事件反映的另一个问题是信任缺失。虽然刑法规定允许通过釆验血液的方式确定犯罪嫌疑人的特征,但在实际操作中,采血往往用来充实嫌疑人犯罪证据,而非寻找嫌疑人。这五千多名学生被一律视作“嫌疑人”,学校不惜耗费50万元来查找其中真正的小偷。这不禁让人慨叹:师生关系,何以沦落至此?古语云: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孔子死后,其弟子守墓而居。在我国传统价值观里,师生之间是亲如父子的关系,既相互敬重,又相互爱惜。学校作为施教者,与学生也是广义的师生关系;但现在,过去的那种师生关系却不复存在,学校对学生不信任显而易见,不能不说是社会和文化发展的一大悲哀。
  缘何如此?很大一个原因是高校对自己定位的偏差。从最初的大学堂到如今的现代化大学,学校的组织形式也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变革。行政管理渐渐脱离教学,量化标准以评选职称,大力争取拨款和社会地位……教育要进步,则高校必然要跟上时代的发展,但发展不等于变形。学校在变革时要牢牢把握方向,有些底线不可越过。以创造经济效益为目标还是以教书育人为目标?究竟是资本家还是学术导师?在社会变革、经济发展的潮流中,一旦认不清发展目标,失去对自己的定位,高校就会迷失自己,传统的师生关系也就会渐渐丧失。

【供稿单位:文学院    作者:耿毓童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泽若 徐易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手机版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