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羊羊被批,冤不冤?
发布日期:2013年10月16日 09:44 点击次数:
前几日,风靡多年且将有可能成为“一代人记忆”的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被央视《新闻联播》点名批评暴力粗俗,这一事件迅速引起网民注意讨论。
近年来,中国动漫产业存在整体水平发展不高,高端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中国动漫作品乏善可陈早已是不争的事实。而这次被《新闻联播》点名批评的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与《熊出没》无疑是近几年来最火的中国动画片。自2005年开播以来,《喜羊羊与灰太狼》横扫国内各大动画奖项,更在2012年文化部公布的重点动漫产品名单榜上有名。一时间,《喜羊羊与灰太狼》可谓名利兼收。然而,盛极而衰,好景不长。2013年4月,江苏一男童模仿喜羊羊剧情将同伴绑在树上烧伤的新闻,将该动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动画片中的不少情节被网友口诛笔伐,而《新闻联播》的点名批评更让其陷入困境。从喜羊羊到暴力羊,喜羊羊冤不冤?
相比我们小时候,伴随着新一代儿童成长的动漫实在不多。《忍者神龟》、《葫芦娃》、《黑猫警长》在暴力程度上,无疑都比《喜羊羊》有过之无不及。而我们,似乎也并非“不健康成长”了。虽然,我们不能否认动画片、影视片会对儿童行为产生影响。但是,在指引儿童成长中,政府、家庭、学校、社会无一不具有责任,将责任全归结于儿童所观看的动画片或其他影视节目,这无疑是不负责,也是不科学的。除了对内容供应方的限制,还需要社会、家庭、学校承担责任。中国一直没有对电视电影的分级管理制度,这也就导致了难以确定一部影视作品是否适合儿童观看。引入分级制度,向儿童的父母提供影视信息,能更好地帮助他们为其子女选择观看的影视剧。相应的,分级制度能否得到有效实行,家庭、学校起到关键作用的。家长及学校应该承担起义务,对于片中什么是正确的行为,什么是不可模仿的行为,进行正确的指导。儿童的模仿特性导致其行为易受方方面面的影响,营造一个适合其成长的环境需要各方的配合。
打开电视,翻看各地少儿频道,要么是随处可见《喜羊羊》、《熊出没》,要么是粗制滥造的动画节目占据眼帘。真不知道,要是《喜羊羊》、《熊出没》也被禁了,当今的儿童还能看些什么。优秀的动画片的诞生需要一个开放的文化环境。传统的观点往往让动画片里的坏人就是面目狰狞,好人就是慈眉善目。诸如此类,创作人员的思维必将受到限制。此外,政府的扶持,社会对动画产权的保护都是必不可少的。
总归而言,动画片是孩子们童年宝贵的回忆,不仅是他们成长阶段伙伴更是其指引者。希望我们能给儿童更好的童年。
【供稿单位:文学院 作者:林棋婷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向阳 徐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