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官网iOS app下载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心灵驿站 > 正文

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发布日期:2013年10月11日 10:49 点击次数:

  《吴宓日记》里记载了陈寅恪的五等爱情论:第一,情之最上者,世无其人,悬空设想,而甘为之死,如《牡丹亭》之杜丽娘是也;第二,与其人交识有素,而未尝共衾枕者次之,如宝、黛是也;第三,曾一度枕席而永久纪念不忘,如司棋与潘又安;第四,又次之,则为夫妇终身而无外遇者;第五,最下者,随处接合,惟欲是图,而无所谓情矣。
  这第一等爱情的女主人公就是杜丽娘,唱出:“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断井颓垣”的青春少女。我也偏爱《牡丹亭》,第一次知道是从《红楼梦》里看到的,黛玉路过梨香院,听十二个女孩子在演习戏文。虽然未曾留心去听,偶然飘来的两句却让她心动神摇,几乎泪下。那般美的唱词:“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任谁都是无法抗拒的。
  今天出记者团任务,去的是青春版《牡丹亭》新闻发布会暨示范演出的现场。虽一直对白先勇先生亲自捉刀的青春版《牡丹亭》心有向往,苦于没有机会现场观看梦一般的昆曲表演。今日的示范表演虽然只演出了《惊梦》一出,但确实对现场的观众来说,是大饱眼福了。
  柔美的身段、缠绵的唱腔还有精致的妆容,无不表明演员们的专业功夫着实到家。看着屏幕上的唱词,想到杜丽娘正处于风华正茂的年纪,对美好青春的向往与我们一般无异。她看满园春色如许,联想到自己过去一直在辜负这美好的时光,不禁发出“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的感慨。过去的岁月仿佛只是一片混沌,没有知觉。这可不能单纯理解为文学题材中一般的“闺怨”,在我看来,这是杜丽娘自觉生命意识的苏醒,也许在细数自己走过来的生命历程的点滴时,也能发现,会出现那么个人,那么些事让你觉得自己真正存活于世上,懂得爱与被爱。
  青春版《牡丹亭》之所以为青年观众们所喜爱还在于它坚持了“青春与爱情”这个永恒的话题。汤显祖本人就是一个至情至性的人,他在《牡丹亭》的题词中写到“情不知所以,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简单点说,为爱而死不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为爱而生才能称之为一段旷世奇恋。
  关于青春,关于爱情,似乎有太多的故事可以被讲述。白先勇先生神奇地把四百年前的杜丽娘搬到了舞台上,用传统昆曲的方式为我们演绎了一个对未来、对异性、对朦胧爱情充满憧憬的少女,贴近了现在年轻人的心扉。
  我亦热爱杜丽娘,爱她为爱向死而生的痴情与勇气。才想到去年的美学论文写的也是杜丽娘的故事。古时《牡丹亭》出版后,有娄江女子俞二娘,酷嗜其词,断肠而死。虽然不免夸张,但足以见《牡丹亭》在当时的影响力。今天我们在观看青春版《牡丹亭》的时候,热爱之余也得花时间思考思考,等到自己过了而立之年,不复青春年少的时候,会不会悔恨地轻叹一声“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会不会在这青春岁月里错过美好、浪费时光?

【供稿单位:文学院    作者:苏啊青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恩辉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手机版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