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散发着嫩绿禾苗的气息,乡间小路通向小河,我和父亲走在这条蜿蜒的小路上,这是我和父亲的第一次一起散步。
我父亲从我小时前开始就一直在外省打工,所以和父亲接触的时间很少,只有父亲过年回家那十天不到的时间。
今年八月,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去了爸爸厂里,爸爸很是高兴。那天,天很蓝,他开着厂里有点破旧的皮卡车来火车站接我,因为工厂到火车站还是蛮远的。那天,爸爸也穿着工作服,上面沾上了很多机油,我知道,那机油只要沾上了就很难洗掉的。那天,爸爸很高兴,买了很我爱吃的菜。
爸爸每天六点起来,起来之后便洗衣服,然后在食堂帮忙煮点粥,白天都在厂里上班,因为厂里忙,爸爸中午也没有时间午休,最清闲的时候就是晚饭过后的傍晚了。所以,晚饭过后爸爸就会让我陪他在厂的周围走一圈。因为工厂布局在浙江余姚的一个小镇上,周边都是农田,所以我们散步的地方就是附有乡间气息的田间小道了。
走在那路上,陪我们散步的还有成群结队的蚊子,他们只会绕在你头的上方转啊转,似乎在寻找它们的父亲。爸爸对我说,
“这里的人们都很朴素,尽管家里有很多钱,但他们穿着很普通,似乎过着世外桃源的感觉。”
“那你想在一直打工,然后在这养老呢?还是将来有钱了去大上海养老?”
“你将来会带我去大上海养老?尽管你在上海买房了,我最多偶尔去上海看看你,住的话,我还是会回老家。”
“哦,是所有的人都要回老家养老吗?”
“那全天下肯定老家最好啊!”
原来,爸爸也一样有落叶归根的思想啊,以前老是他叫我要好好读书,将来在大城市生活,我还以为是爸爸想住在大城市呢。
路上,远处的山很美,在余晖的衬托下如画般不切实际,只是这真的是真实地存在着,或许这也是爸爸尽管辛苦也一直在这打工的原因吧。
快走到田间尽头的时候有片荷花池,大片大片的荷花是我从小到大看到过最大的一片。爸爸告诉我:
“荷花池的主人是每周来厂里收废铁的老伯的,那个老伯有个老伴,虽然他两年龄大了,但身体一直很好,也很勤劳,有个儿子在美国生活,每个月儿子给他们寄生活费,家里也建了栋新房子,但是老伯和他老伴都闲不住,种了这一大片的荷花,每天还忙着收废品。”
“那我将来要是给你和妈妈在老家建了一大栋房子,每月给你们很多生活费,你们还出去干活吗?”
爸爸只是笑了笑,没回答我。
其实我心中已经有答案了,那个答案就在老家,那就是我奶奶。
我老家的奶奶,最不让人省事了,年纪大了,但每天都要去田间干点活,虽然爸爸每月给她足够的生活费,用奶奶的话来说就是闲不住。以前我在县里的高中上学,每月的月假两天,我回老家看望奶奶,每次我起床后奶奶就一起离开家去田间干活了,锅里却热着煮好的粥。到中午了奶奶才挑一胆子菜回家煮午饭。吃过午饭,奶奶就会稍微睡会觉,等到下午两点,她又拿起锄头去田里了,要一直到傍晚六点多才回来。我脑中的印象就是小学放学回家,和邻居家的玩伴疯玩,每每六点才一身泥土的跑回家,那时候就会看到奶奶挑着锄头回家。那时候,我每天傍晚的任务就是看看奶奶有没回家,要喊奶奶吃饭了。
或许这就是遗传,爸爸从小就和奶奶一样勤恳,觉得人生就是干活。所以爸爸也常让我在大学里也要多做干点事,在宿舍和教室都要多多打扫卫生,只是爸爸不知道现在大学的宿舍和教学楼都有专门的清洁工打扫了。
到田间尽头了,我和爸爸便往回走。天色越来越晚了,我问爸爸是不是每天晚上都这里走一圈,爸爸说,这是今年第二次走,第一次走这还是今年过年刚来这的时候,也就是2月份的时候,平时一个人就在工厂对面走走,不走这条路。我心里顿时挺心疼爸爸的,常年一个人在这打工,傍晚也散步的人都很少,不是没有熟人在这,只是和爸爸一起打工的叔叔还有婶婶在这,所以散步时我爸爸倍感孤独了,而在家陪弟弟读书的妈妈,每天给弟弟煮好午晚餐也就一个人在家,妈妈每天傍晚也就去公园走走,只是妈妈没有爸爸陪,爸爸也没有妈妈陪,我真希望这一年赶紧过,这样上高三的弟弟就上大学了,就不用妈妈陪读了,而妈妈也可以来浙江陪爸爸,至少有个伴。
快到厂里的时候,经过一些小卖铺,那些店主都很微笑地看着我和我爸爸,我爸爸会和他们问好,有时他们也问我是不是爸爸闺女,爸爸很高兴地说是,当小卖铺店主问我妈妈怎么没有来的时候,爸爸解释说我妈妈晕车严重,没敢来这么远的地方。我问爸爸怎么都和这里的人这么熟悉了,爸爸笑着说,都这么多年了,当然熟悉了。
我走在爸爸身后,看了看那些小店铺的主人,有个岁数很大的老伯,让我想起了在老家的爷爷奶奶,儿子常年在外打工,爷爷奶奶肯定很想念爸爸,只是这亲人思念之苦有谁知?还记得爸爸刚外出打工那几年,每每到过完年,爸爸要上车去浙江了,奶奶都会忍不住的哭,那时候的我们很难理解奶奶。
陪爸爸散步,第一次,刻骨铭心,有很多以前没有想到过的,也有很多以前难以理解的。真想在陪爸爸多散步几回,只是我要开学了。
在学校的日子,我还是很怀念和爸爸散步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