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官网iOS app下载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心灵驿站 > 正文

观剧有感——《甄嬛传》

发布日期:2013年08月30日 09:12 点击次数:

  记得当初观看《甄嬛传》的动机十分浪漫,主要是因为跟女生聊天的时候只要提到这部剧,女生便兴奋异常,往往带来刷屏的后果。于是我带着试试看的心理打开了第一集,接下来发生的事便是意料之外了……我用了接近四天的时间将这部剧“征服”,然后满怀信心的与我熟识的女生讨论,然后,没有一个女生愿意和我聊天了。
  有人说导演在故意传播落后、腐朽的价值观念,宣扬“男权至上”的封建流毒;也有人说导演试图通过这部剧揭露积淀在当代人心中的封建历史残余,以期起到“教化世人”的功效。身为一名身无所长的工科生,我倒觉得作者在整部剧中并没有刻意去推崇或者抨击某些价值观念,而是把更多的精力放到人物形象和性格的塑造上,放到剧情和对白的考究上,从而给我们还原了一副后宫诸多女子的生活画卷。学生才疏学浅,不敢妄加臧否,只想分享一下自己的观剧心得,君之赏,吾之幸。
 先声夺人,引人入胜
  一听片头曲,便知此剧非世间俗物也。“旧梦依稀,往事迷离,春花秋月里”,人生原不过一场梦境,纵然有起有落,终究也有梦醒时分,所谓“凤凰于飞,翙翙其羽,远去无痕迹”。精致的歌词、超凡的意境还有刘欢老师非凡的唱功总是能够紧紧抓住观众的心。“斩断情丝心犹乱,千头万绪仍纠缠”,姚贝娜的歌声仿佛是在倾诉后宫情感的不如意,后宫中情感与权力交织,祸福与宠幸相连,悲欢离合总是常事,正是“古今痴男女,谁能过情关”。不仅是片头曲和片尾曲,剧中的配乐也是非常细心,丝毫不显单调。剧情明快则配乐轻快,剧情沉重音乐便低沉,配乐选择无不服务于剧情发展,实在是难能可贵。

文化气息浓厚,台词古朴考究
  整部剧散发的古典气息令人沉醉,颇有一股《红楼梦》的味道。剧中人物谈诗论画、抚琴吹箫、踏雪赏梅、行文斗诗比比皆是,文化气息十分浓厚。中秋赏月、除夕家宴、踏青春游等无不体现编剧和导演对我们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尊重,也让整部剧更具文化亲和力。更为难能可贵的便是剧中对白的考究,人称“半文言”或“甄嬛体”。原著作者为保证台词不落俗套,特意担当编剧来保证对白的古朴考究。因此,剧中人物对话显得极有韵味,比如甄嬛初遇皇帝,讨论名花,甄嬛娘娘赞杏花的一句“不似桃花艳丽,又不似寒梅清冷,格外温润和婉”便让小生回味良久,剧中对白温润和婉、古朴雅致之处俯拾皆是。虽然剧中也有诸如“东阿阿胶”之类的雷人之语,但是少之又少,考虑到投资等现实问题,倒也无伤大雅。
剧情严谨周密,伏笔暗示迭出
  可能很多人听说此剧有七十六集便会联想到“车祸、癌症、治不好”的韩剧,心中充满“又臭又长”的迷惑。在此特为《甄嬛传》正名,此剧剧情紧密,节奏张弛有度,堪比好莱坞大片。
  《甄嬛传》剧集虽多,但却基本没有废话,每一次交往都有可能上演一次新的争斗,每一次交谈都有可能带来新的阴谋,更有甚者,某个看来无所谓的小动作都会是即将到来的激烈斗争的伏笔。就以甄嬛娘娘的第一次小产做例子,甄嬛小产后华妃首当其冲,被剥夺权利降低位分,本以为此事已经结束,想不到编剧和导演还给观众留了很多“惊喜”。首先是甄嬛和槿汐怀疑此事另有蹊跷,接着皇上和太后的“密谈”暴露了欢宜香,然后温太医在欢宜香中发现了麝香一味,“大损女子肌体”。终于完了?才怪!话说几十集之后,温太医犹豫中道破天机,“那舒痕胶中含有极重的麝香……”。于是安陵容身上的伪装彻底揭去,联想此前的猫扑伤人、割血入药等情节,这才明白安陵容早已成为皇后的爪牙。布局严谨若此,实在令人叹为观止。此外,剧中人物对白往往恰到好处,表意三分,余者全靠听者体会;嫔妃斗嘴讥讽,向来狠辣非常,但却句句引经据典,言辞优美,非心思缜密之人不可领会弦外之音。

剖析价值观念,凸显人物性格
  该剧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便是鲜明的人物形象,价值观念的深入剖析便是制胜法宝。“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不知当初纯真的甄嬛有没有想过自己有一天也会腹黑手狠,“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最终也免不了成为如今的梦呓,随风远去无人留意;华妃看似阴险冷漠,其实内心火热。家世显赫既是她荣耀的支撑,也是她的原罪。对独夫的爱意炽热非常又如何,最终还是沦为家族与皇权抗争的牺牲品。芍药纵有艳丽日,花落人亡终有时;“日子是活给我自己的,难不成我一头撞死,倒遂了他们的心意”,槿汐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无论出现什么事,她都能沉住气。“奴婢愿侍奉小主,绝无二心”,当已经不能左右自己人生命运的时候,选择一生忠于“小主”并始终坚持,这便是尊严;“宁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眉庄性格纯净,向往岁月静好。为了追求真爱,她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是也获得了温太医的“一片冰心在玉壶”,或许惨死的眉庄才是后宫里最幸福的女人,或者说唯一幸福的女人。

  《甄嬛传》之所以能够红遍华人世界,是因为它经得起观赏、解读、琢磨。君不见,《笑傲江湖》、《三国演义》、《水浒传》等经典文学名著被翻拍了一次又一次,明星美女齐上阵,你方唱罢我登场,但却一次不如一次,何也?当代的电视人或许应当学学《甄嬛传》剧组一丝不苟的精神,因为后者从演员到台词到场景到剧情编排几乎无可挑剔。更重要的是,我们当代人应勇于承担文化责任,因为只有真正有文化担当、懂得观众文化需求的导演才会有好作品,也只有真正有文化意识的演员才能被观众承认。承担文化责任,引领文化潮流,这不仅是当代电影人的责任,更是我们每一个山大学子的义务。

【供稿单位:信息学院    作者:索志良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非非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手机版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