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我算是愤青吧。因为我经常会为了一些别人眼中莫名其妙的事情而愤怒不已。在旁人看来,我对这些小的不能再小,甚至可以直接忽略的事情发脾气,纯粹是鸡蛋里挑骨头、没事找事闲的抽风。但我觉得也许是因为感情比别人细腻,所以对外界事物感受的也比别人更深吧。
偶然间看到电视里的广告,那是一则宣传酒的广告,是五粮液酒厂推出的一个新酒种,叫“黄金酒”。说实话,我对加上“黄金”两个字的东西一向没什么好感。或许是因为那炫目的光芒离我太遥远了,抑或是在我的脑海里已经留下对黄金=世俗的偏见。总之,瞅着两个看起来很苍老的大爷对着一瓶酒发出啧啧的赞叹,给我的感觉---他们不是对着酒发出感叹,而是对着闪亮的“黄金”二字射出贪婪的目光。这令我心里很不舒坦。
与此相衬的,是这种酒的另一则广告:一个从公司里出来的白领一出门,门口一群人高举着牌子,喊着口号“送长辈、黄金酒”。这种形式的推广从公司门口到过街天桥旁,最终到营销点的门口,直到主人公推了一车(购物车)产品出来才宣告结束。这不禁令人想到曾经的“今年过节不受礼,收礼只收XXX”。据说这广告被广电总局以不符XX精神而强制改词了(现在更无趣,翻来覆去就一句话---孝敬爸妈XXX),但是那看起来相当恶俗的广告创意却被完整的继承下来了。我不禁怀疑,五粮液酒厂是不是被史XX收购了……
酒,是古代中国人的发明。自古以来就有杜康酿酒的传说,虽不足以成为史学上的有力证据,却也反映中国自古就有酿酒的传统。它本来只是人们处理多余的粮食的一种手段,却不曾想随着历史的前进竟逐渐发展成了一种文化。历史长卷上有着无数关于美酒和与美酒有关的故事的记载:竹叶青、花雕、加饭酒;李白斗酒诗百篇,天子呼来不上船等等都是长卷中广为人知的片段。经过历史的窖藏,它们同陈酿一样,蕴育着绵长而厚重的醇香。正因为有着深厚的文化,所以就连中国酒的名字也有着令人回味的幽香:女儿红、花雕、竹叶青、杏花汾酒便是其中代表。
别的不提就单拿这五粮液来说,便颇有一番说道:五粮液前身名叫“姚子雪曲”后来因为中国自古即有五谷(即粟、豆、麻、麦、稻)之说,而此酒又是用高粱、大米、糯米、小麦、玉米五种粮食酿造,故而直称“五粮液”。五粮液,便是五粮之液,令人闻名便知其物,但全名却不带一个酒字,含而不露、露而不尽,亦俗亦雅。而今千年过去,那文化的香气不再,名门之后却被冠上世俗的名字——“黄金酒”,令人瞠目。
也许只是因为黄金在国人的印象里是尊贵的象征,或者只是想暗示酒的原料很珍贵,再者可能是用这金子代表对长辈的尊敬吧,再可能为了让自己的酒有个响亮的名字能推广知名度。但无论出于什么角度考虑,这个名字都让人嗅到一股对物质的高度崇拜的气息。想要尊贵?那还有白金酒、钻石酒、一克拉钻石酒、二克拉钻石酒、王子酒、国王酒、大帝酒……到最后追奇追新—“第113号元素酒”“联合国秘书长酒”等等。这是个没有尽头的诺比乌斯环。
原料珍贵?你也不过是酒而已,又不是什么千年高丽参、万年天雪莲。老马教育我们-要看清矛盾的主要方面、分清主流支流。我们主要要的是酒,不是要那一层炫人的闪亮光环。如果你的酒因此真的同“黄金”一般价,嘿嘿,我还是去喝那二锅头就着那白开水吧。
孝敬长辈?说句实在话,我估计所有的长辈都会认为:晚辈们多抽出一点时间陪陪他们比收到任何礼物都有价值。他们只在乎你来不来看他们,而不会去注意你带了什么东西。如果一份礼物能代替你抚慰他们对你的思念,那么说明你的存在也就是这一份礼物的价值,这难道不可悲么?从这个角度分析下去,我认为这根本就是商家利用现代人对长辈的亏欠心理谋取钱财的伎俩。
至于推广知名度,便更是可笑,广告永远只是形式,顾客最终接受的是你的产品。只有一心一意、踏踏实实地提高自己产品的质量,才是符合企业的生存发展之道。在没有如今这么发达的媒体之前,五粮液之名便已为天下所知:宋代大诗人黄庭坚在称赞早期的五粮液,即“姚子雪曲”时说:“得汤郁郁,白云生谷,清而不薄,厚而不浊,甘而不咧,辛而不螫。”这就是当时的顾客对五粮液产品的肯定,便是对五粮液最好的宣传。
说到底,我觉得还是如我之前所言,这是对物质的高度崇拜。换个角度看,其实我们对许多东西都有着盲目的高度崇拜。例如超市,这是外国超级市场(SUPER MARKET)的简称。在外国,那是综合性的购物市场,你甚至可以在里面找到你需要的任何东西。而在中国,最起码在我所在的城市。有些只出售柴米油盐酱醋茶等针头线脑的面积不足十平米的小卖铺,居然在门口的牌子上堂而皇之的写上XX超市。真不知此市“超”在何处。
还有对欧美发达国家的崇拜。是,我承认,它们发达、它们先进、它们的现代文明领先我们很大一步。但是看着电视里的介绍《政律佳人》—中国版的《欲望都市》;《丑女无敌》—中国版的《丑女贝蒂》;X酒—中国的XO 等等一系列香蕉(黄皮白心,华的表、洋的里)的介绍,感觉就像吃醋溜牛排,怎么品都觉得不对味。我们的现代文明落后于人,好不容易才撵上来与人有了比肩的机会,却没有低下头反思并试图超越的意思,而是站在原地高声的欢呼“我们赶上了!”等到从激动中缓过神来的时候,人家又超前了我们许多,于是我们又低头追赶,陷入这种没效率的循环中。
不要对我说什么“我们有着五千年的文化”。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继承,而是在继承中促发展求进步。因为那些已经是过去的古董,或许偶尔需要缅怀一下,更多的时候我们需要的是能提供利息的活期存折。回过头再想想,作为现代人的我们应该感到惭愧,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史记》、《红楼梦》,而我们为我们的子孙留下了什么?一栋栋高楼大厦,还是满是破洞的天空?如果一千年后我们的子孙还在说着同我们一样的话,说:“我们有着五千年的文化”我不知道,我们应该怎么面对这之间的一千年时光。我们的物质文明已经到达了一个令世界瞩目的高度,神七上天、“嫦娥”奔月,这都是我们物质文化建设的成果体现。但是一条腿迈的再远前进的距离也是有限度的,如果另一条腿跟不上来的话,结果只有一个——劈叉。我们的精神文化建设落后的太多了,物质文明已经开始绕月飞行,精神文明却还在地球表面苦苦的徘徊。大没有红楼那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的文学巨著,小不能改变街头乱扔垃圾的不和谐行为,面对着扎根两千年的封建残余思想,我们要做的事还有好多好多。
我们封闭的太久了,开放的太晚了。猛然间看到世界的我们不适应那宽广的视野,我们感到了未知带来的恐惧,于是我们拼命奔跑,以第一眼看到的事物作为我们前进的方向,探索这对于我们还过于新鲜的世界。恐惧造成心里上的过于空虚使我们寻找精神的依靠:对自己民族的能力的不自信使我们崇拜欧美;阶级社会的穷困生活给我们留下的深刻烙印使我们无限的渴望物质财富;对前途未知的恐惧导致我们对过去文化的过度依恋,进而导致我们没有激情去创造属于我们的新的文化。这些都是我们开放初期必经的阶段,但是我希望往这个阶段可以无限的缩短,我们能够早日昂起头、不卑不亢、以五千年深厚的文化为底蕴、充满民族自信的向着正确的目标前进,创造属于我们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现代文明。有着自己鲜明特色文明撑起的脊梁,中国人,才能说从真正意义上站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