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一叶知秋。
回到老校,看着宪法大道上的枫树开始落叶,一股悲伤涌上心头。突然想起昨天看的一句诗: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晚春的残败之象像极了秋天,然而春天过去后会迎来更加热情绚烂的夏天,秋天的末尾,恐怕是肃杀的冬天的前奏了吧。
这是自己来到老校的第三个年头了。呵,不知不觉,已经三个年头了!心中那初来乍到时的新鲜感,慢慢的被一种对老校的亲切感所代替。是啊,三年来,几乎逛遍了老校的每一个角落,“公教楼——食堂——篮球场”这条路线已经走过了两个年头。甚至那洪楼教堂、西门的小吃街还有周围的商店,两年来也都留下了我的足迹。
迎新一届又一届,从自己被学长学姐迎新,到亲身体验迎新,再到现在组织迎新。每一次的感觉都不同,以前从未发现九月份的济南竟已带有了一分萧瑟。诚然,正午的阳光足以让人感受到济南作为“火炉”城市的热度,但毕竟晨暮两时会让身穿T恤和短裤的我体验到了瑟瑟之感。
自古逢秋悲寂寥,秋与愁,总是相伴而来。
每次回家,都不乏有好事之人虚情假意,寒暄问暖:“有女朋友了吗?拿了多少奖学金?担任什么职务?要考公务员吗?要出国吗?要考研吗?……”八字没一撇的事,自己尚未知晓答案,旁人却妄自猜测。从每次试探中指鹿为马,乱点一通,弄得本该轻松的谈话,却仿佛风声鹤唳,唯恐一语不慎,被栽赃上什么莫须有的“秘密”。父母受其影响,自然也为我的大事着急,动辄说自己同事朋友的孩子结婚后有了孙子(女),看人家当了爷爷奶奶是多么多么幸福,自己有多么多么羡慕之类云云。可我实在不明白,那些为了早点结婚而贷款买一套足以让自己承受半辈子经济压力的房子,然后再生一个孩子,让自己在还款的同时还要照顾孩子的生活。这样的婚姻模式很幸福吗?有人说了,你不懂,人家觉得幸福就好。对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和幸福观。那我也有自己的幸福观,我现在就很幸福,因为我的父母继续供我读书。我在没有经济压力的情况下,读书,运动,社交,偶尔有机会还可以走出济南散散心。我很知足,很感激父母能为我解决生存问题,让我能够更好地生活。我也知道,这世上还有很多人因为生存问题就需要大费脑筋。所以,虽然我不是所谓的“富二代”“官二代”,但是我特别满意现在的生活。我知道,这是我父母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换来的。
秋来了,日渐短,夜渐长。本来八点尚可以正常活动,现如今七点夜幕早已降临。时间仿佛被削减了一块,因此我们更要珍惜时间,有道是: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时间总是不待人的,待到我们开始重视她、珍惜她时,她早已逃的无影无踪。
时间日日过,何曾停留过,猛回头,时光难再来。珍惜时间,努力奋斗,为自己,也为了我们的最亲爱的人——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