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药品质量 还看今朝
发布日期:2013年09月02日 09:56 点击次数:
药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其质量关系到人的生命安全,因此对其的质量管理也理应做到极为的完善。然而近年来药害事件比如“齐二药”、“欣弗事件”频频发生,这使得老百姓对当今的药品感到恐惧,也使得中国生产的药品在国外几乎没有市场。
在初期的资料调研中,我们发现中国的质量受权人制度不是很完善,这是因为该项制度在中国实行的时间还很短,因此还有待改进。我们还了解到欧盟的质量受权人制度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实施,其较为完善,个人认为,英国的受权人注册登记制度是一项较为成熟也较为可行的制度,在这项制度中,质量受权人变得职业化,且对质量受权人的选拔较为严格,是由英国皇家化学学会、生物学会和制药学会这三大权威机构对受权人进行评估并提出意见。
我们在发调查问卷和宣传单的过程中,通过给普通百姓讲解关于质量受权人的知识,一方面是为了了解大众对质量受权人了解程度,另一方面通过我们的讲解,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质量受权人,我们从大众的态度看到了药品质量安全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药品安全问题成为大众眼中较为敏感的话题,几乎每个人都在反映“一定要把好质量这一关,不然问题太严重了!”虽然药品质量的保证并不只是局限在质量受权人这边,然而,质量受权人却是把好这一关的关键人员,因此质量受权人制度中存在的问题的解决是迫在眉睫的。
随后我们进入了济南、淄博的几家大药厂,了解到了济南质量受权人的状况。通过对药厂质量受权人以及法人代表的采访,我们看到了质量受权人制度在中国还是有一定成效的,只是不太完善,没有完整的章程来保障质量受权人很好的行使其职权,大多数企业的质量受权人都是身兼数职,有的就是企业副总,还记得有一位质量受权人和我们说他们公司的总经理和副总都是药学出身,对质量安全认识比较好,因此他们会很容易沟通。这不禁让我们想到,这是大企业,老总有相当厚的专业基础,那么那些小企业呢?是否会因为利益的驱使然而企业法人又不懂药品安全的重要性,造成质量不过关的药品进入市场?还记得臧教授在一次讲座中说到:“跟着蜜蜂找花朵。”这句话可以送给那些小企业,他们应该积极学习大企业是如何做到质量把关的。当然质量受权人很好的行使职权,不仅仅靠其一个人,而应该靠一个团队,整个企业应该形成一个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比如有的企业就进行了三级受权,重重把关,药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会降到很小。
总之,此次的质量受权人调研活动,让我们更多的了解到了很多关于制药的知识。对于中国不完善的质量受权人制度,我们不能说外国的有多么多么好,就像李主任所说的:“要适应中国的国情,直接把外国的搬来用是不实际的。”随着制药行业的不断发展,相信在优秀企业的带领下,中国会逐渐形成适合我们国家的完整的质量保障体系。当然无论在什么时候,“诚信”都是很关键的,每个企业的领导者和质量受权人都应把患者的生命放到第一位,那么药害事件就会很少发生。
除此之外,在本次的社会实践中,我还看到了一个团队的重要性,团队中的每位成员的优秀不能代表这个团队优秀,一个团结的团队,每个人各尽其能,那么这个团队就是相当优秀的。团队意识,在我们学习的过程中必不可少,在将来的工作当中也是必不可少的。就像那位质量受权人所说的,她的工作的完成,靠的是她的团队,仅仅靠她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
此次的质量受权人调研活动真的使我受益匪浅!
【供稿单位:药学院 作者:庞秀萍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秋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