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来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他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
求他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1923年,在赴美国留学的邮船约克逊号上,冰心写下了这首承载着童心、母爱、真情和梦想的小诗。90年过去了,这其中的点点温馨,丝丝情愫,依然在我们的心中激荡着朵朵浪花。在波澜壮阔的20世纪,五四的风云变幻,战争的血雨腥风,新中国成立的宏图伟业,文革的枪林弹雨,所有的苦难和喜乐都融化在她所坚守的“爱”的哲学中;从19岁登上文坛一举成名天下知,到耄耋之年仍笔耕不辍,在长达80年的写作生涯中,她孜孜不倦的播撒着母爱与童真的信念,用晶莹澄澈的文字书写着她的清婉流年。
千百年来,历史绵延生长,“母亲”是中国人笔下永恒不变的主题。没有人不曾把孟郊的《游子吟》诵上百遍千遍,没有人不为岳母“精忠报国”的大义而肃然起敬,没有人不被朱德铁血男儿笔下苍老的母亲所打动,没有人不愿在史铁生的轮椅旁献上一束北海公园烂漫的菊花……时光走过,这些动人的旋律之所以依旧萦绕于心,那是因为我们每个人的身后都有一双母亲温柔多情的眼睛。
在中国人的文章里,说起母亲,我们这个以孝为先的民族总会升起万千的情丝与感动。虽然没有宗教带给我们庄严与统一,虽然没有神话和悲剧给我们以肃穆的训示,但我们比任何其他的民族都强调和坚守着的“孝道”“敬老”的传统,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能用同一种声音记起童年,找回初心。千百年来,母亲们满头银发,苍老的脸上爬满皱纹,在繁重的家务中弯累弯了腰背;她们在烛光下缝补衣服,忍辱负重却毫不感到委屈,省吃俭用把一切都奉献给子女;她们久经苦难,历尽风霜,却从来隐忍而慈祥,把最温暖的爱与珍惜无私的奉献给下一代。正是因为永远怀抱着一份对母亲的深情与感激,我们的民族才能在历经艰难困苦之后依然正直地成长。
然而,记起我的妈妈,我却不曾有过这样的回忆。虽然已经走过不惑之年,妈妈却依然光彩而且漂亮,依然在追求着诗与音乐,追求着年轻的心和健康的体格,追求着鲜艳的生活、缤纷的感动。虽然也有过贫穷的童年,有过皱皱巴巴的二十代,有过为家庭和工作而忙忙碌碌四处奔波,但这一切都在妈妈浪漫多情的眼中化为一个细腻温柔的童话。她认真地生活,真诚地写作,在她五年的语文老师和十五年的记者生涯中,从来没有放弃过过一种诗与美的生活。她是我见过的最富于感性和文人气质的人,她教给我用音乐去唱一首婉转的宋词,教给我留心一季的花开去为它们写一本书,教给我在人物的一颦一笑中体悟艺术的魅力,教给我用泪水去抒发感动、表达感激……这些过去的点点滴滴在成长的路上不断影响着我,波澜不惊,却细水长流。
十三年前,我上小学一年级时,妈妈曾用一首诗作为生日礼物送给了我——“把世界上最美丽的名字/给你/天泽/从此/梦里流淌着那条/天国的小河/那里/舒着悠悠的水草/铺着亭亭的荷叶/停着红蜻蜓/舞着蓝蝴蝶/游着善良的美人鱼/栖着公主变成的白天鹅/……拥有你/清凉温润的身躯/五彩缤纷的幸福/浪漫瑰奇的梦境/绚丽多姿的甜蜜/还有仁厚善良的品格/是我此生最大的快乐/我愿做一个辛勤的农夫/在你清澈的书页上种植/智慧树和慈悲果/并且/用你的天河之水/扬起爱与美的浪波/我的天泽。”
十几年来,读了无数的书,走了无数的路,总不能忘记的便是这几句诗。她用这样的魅力感染着身边的人,在我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浪漫鲜妍的童年回忆。每个人的母亲都曾在生活上给与子女无法报偿的恩赐,而我的妈妈,在生活之外,却又在文学的天地里为我创造了一个无与伦比的世界。直到现在,我依然每天都激动又急切地向妈妈讲述着我读到的每一本书,写下的每一个字,收到的每一份感动。她是我的老师,是我的知己,也是我忠实的听众,她带给我分享的机会和快乐,给予我鼓励和赞扬,让我坚定地朝着文学的前方奋力飞翔。
不仅乐于做一只沉醉于文学花园里的蜜蜂,妈妈在生活上更是一个率真诚实的人。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她一直从事着她所热爱的事情。她做过老师,我羡慕她讲话时神采飞扬的样子,羡慕她吸引雨天放牛的牧童躲在屋檐下听她讲课的魅力;她坚持写作,无论春夏秋冬,她总能发现生活埋藏在细微处的惊喜,并用笔一丝不苟的记录下来,把惊喜变成更多的惊喜;她去散步,去远足,为了一些让她高兴或欣喜的小东西,她可以找遍集市的每个角落。我喜欢她对生活始终如一的热情,我喜欢她那份总能把雨天变成晴天的快乐。她在我心中永远年轻以及蓬勃,她的魅力将永远照耀着我,给予我光彩和热量。
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对一对的人,她们是那样的相亲相爱,心有灵犀。其中一个,会撒娇,会任性,甚至有一天,会想要去远行,开始另一种新的生活;而另一个,总是毫不吝惜地付出最多的爱和宽容,给予最多的牵念与担忧。她们是彼此生命中永远不会忘记的人,她们是无论什么时候,都会相互亲吻,相互拥抱,相互给予爱的人。
妈妈,我是你的那个人,而你,也是我的那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