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立掌握目标 收获人生感悟
发布日期:2013年05月12日 14:37 点击次数:
[本站讯]2013年5月11日星期六
今天一早,我们新旧成员一起去了导师的实验室去开组会,做了一年的实验终于要正式交接了。
记得是去年这个时候,为了得到更好的指导,我们选择了跟随现在的老师做了目前的这个课题。看文献写申请报告,最后,因为课题本身很有价值,我们的课题被推到了国家级,得到消息后,成员们自然很兴奋,紧接着就是一个星期后的答辩了。作为队长,自然是我义不容辞的事情,当时正好有一门课两周后考试,我本身已经处在了复习状态,两相权衡下,我抽出一个晚自习,开始做初版的PPT,然而过程并不是很顺利,事实是我花了一夜做了份PPT基本拿不出手。后来是在师姐的帮助下,我们顺利地完成了课题的答辩申请。
暑假,我们一个月的时间投入在了实验中,紧接着就是大三的上下学期了。然而,我们的实验并不是很顺利,关键的一步一直没有突破,后来我认识到,可能这也是这个课题能申请到如此高级别的原因吧。如今的我们,已到了大三下学期,继续做这个课题已经力不从心,为了不浪费这么好的资源,我们没有选择终止,而是把它移交给下一级的学弟学妹们。
今天老师跟我们讲了很多,关于课题本身,关于做事态度以及人生经验,这也就是师者所谓的传道授业解惑吧。青春是一笔财富,因为我们有多种选择,有开拓的勇气,有美好的未来去憧憬,有激情去奋斗!我感谢我的导师,感谢给予我们最直接指导的师姐!
老师很负责的帮我们做了心理建设,希望我们正确看待实验过程中的不如意,我成功地把老师所讲与我目前学习的知识联系了起来,所以下面和大家分享下。
成就目标理论:成就目标是一种有组织的信念系统,反映了个体对成就任务的普遍取向。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掌握目标,个体目标定位在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上,认为达到了上述目标就是成功;另一种目标是成绩目标,个体的目标定位在好名次和好成绩上,认为只有赢了才算成功。具有掌握目标的个体,往往会采取主动积极的行为,如选择适当的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并使用深层次的加工策略等;而具有成绩目标的个体,往往具有较高的焦虑水平,有时不敢接受挑战性的任务,遇到困难有时容易退缩。
动机的归因理论: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韦纳把成就行为的归因划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同时把稳定性作为一个新的维度,把行为分为稳定的和不稳定的。如能力任务难度是稳定的,而努力和运气是不稳定的。韦纳根据自己的研究提出,如果一个新的结果和过去不同,人们一般归因于不稳定的因素,如努力和运气等;如果新结果与过去的结果一致,人们一般归于稳定的因素,如任务难度和能力等。这种归因会使人们对下一次的行为结果产生预期。具体来说,如果将成就行为归因于不稳定的因素,人们会预期结果与上次不一致;如果归因为稳定因素,人们就会预期结果可能与上次一致。重点是下面的部分,韦纳海发现,归因会使人出现情绪反应,如果把成就行为归结为内部原因,在成功时会感到满意于自豪,在失败时会感到内疚和羞愧。但是如果把成就行为归结为外部原因,不论成功还是失败都不会产生太突然的情绪反应。
看了以上的文字,我们可以得出,确定目标最好是掌握目标,这样有利于任务的完成和个人的成长,由此而来的动机强度也应该处于中等水平,最有利于目标的达成。面对结果时,我们不能全部归因于外部和内部因素,而是应该各有侧重,从而减轻不愉快的情绪反应,以及最大限度发挥对下个目标任务启示与警戒作用。
一年的创新实验,我学到了技能学到了知识,认识了新朋友,更重要的是我有了很多的感悟,这些收获带给我的喜悦不差于最后的成功结题。
【供稿单位:药学院 作者:赵云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思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