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官网iOS app下载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心灵驿站 > 正文

红楼感悟之从对比角度看封建制度的必然衰落

发布日期:2013年04月06日 20:19 点击次数:

  大家读红楼梦通常依据“主线”来分析这一伟大文学作品的内容和意义,诸如宝黛爱情悲剧、四大家族衰落以及各种隐含线索更是大家津津乐道的对象。鄙人才疏学浅,私认为《红楼梦》或许也可以将不同人物命运做对比来探讨一些东西。
  线索:
  1、宝玉与贾环
  2、赵姨娘和王夫人
  3、贾琏与鲍二家的

  一、宝玉与贾环:
  宝玉和贾环的命运最能揭露封建家族伦理的阴暗、不公和残酷。
  我们首先比较二人生平际遇的巨大反差:
  宝玉打小便享受着优渥的待遇,无论是贾母、王熙凤还是贾政、王夫人都视他为人中之龙,他的吃穿用度自然非凡,奴仆丫鬟们也是最多最好的。贾环各方面都相差甚远,他没有贾母的百般疼爱,没有王夫人的千般庇护,自然也没有那么多下人的小心追随和伺候。
  贾宝玉可谓“众星捧月”,从小便和众姐妹相伴,小时嬉笑打闹,成年后更是写诗作画,吟风弄月;贾环是众姐妹嘲笑讥讽的对象,无人理会更无人关心。嬉笑打闹那有你,吟风弄月怎得来。说到底,兄弟姐妹只当他是一“旁人”。
  家中长辈二人的态度泾渭分明。贾母偏爱宝玉有目共睹;凤姐对宝玉也是嘘寒问暖,关怀备至,生怕有不周到之处,对贾环却鲜有问津。只是有一次贾环和丫头们赌钱耍赖,被宝玉训斥又被生母责备,凤姐才表示了一下同情;贾政白面上对宝玉很严厉,可是对严父而言,严厉即父爱,在家族掌权者的心里,贾宝玉才是继承家族荣耀的人选。
  奴才们对于宝玉和贾环的态度竟也有着天壤之别。宝玉受众多美女陪伴爱慕,家下仆人无一不对他敬畏有加,生怕伺候不好;对于贾环则完全是另外一副嘴脸,奴仆们对他远无对宝玉那般恭敬顺从,部分胆大的更是敢于公然对他不敬,对他的命令也是置若罔闻。并不是他们敢主仆倒置,挑战封建权威,而只是他们了解得罪宝玉大大不妙,得罪贾环却没有什么大不妥。
  我曾经思考过一个问题:贾环比宝玉到底差在哪里?他们同是贾政之子,同是贵族子弟,同是贾家后人……事实上他们之间只有两点不同,宝玉是嫡出,贾环是庶出,宝玉居长,贾环为弟。
  封建伦理,兄友弟恭;封建时代,立嫡立长不立贤;封建继承,嫡子继承家业,庶出只作陪衬。大家应该记得宝玉是“含玉而生”的,这块玉被披上了神话色彩,女娲补天、警幻仙子、历经情劫之类的传说更使得它玄妙至极,但不才窃以为这块玉是身份的象征,象征他贵族嫡子的身份。宝玉生而含玉,所以他将继承宁荣二府的荣耀,荣华富贵,享之不尽,富贵荣华,绵延不绝。宝玉和贾环地位的不同深刻揭露了封建伦理中“嫡”、“庶”、“长”、“幼”思想的残酷和不公。假如贾环有宝玉的待遇,假如家中长辈能够多关心贾环,假如兄弟姊妹、家下仆人真心尊重他,他未必没有宝玉的性情与才华。贾环的哭诉和辩白说明他不是不懂道理,而是懂得太多,他的哭诉实是在为自己的命运鸣不公,他想知道到底是什么造就了这一切。
  贾环这个人物形象十分重要,他和宝玉的鲜明对比深刻揭露了封建家庭制度的残酷以及封建社会中根深蒂固的一些思想。封建时代的家庭伦理统治着人们的思想,本是父子却似君臣于朝,看似兄弟实则尊卑有别。“嫡”、“庶”、“长”、“幼”的思想产于封建时代,盛于封建时代,也必将推动封建时代不断发展直至它的灭亡。

  二、赵姨娘和王夫人
  同侍贾政的女子,她们的反差可谓天上地下。王夫人是正妻,而赵姨娘是妾侍,与贾环一样同为别人的陪衬,家庭权益廖几于无;王夫人丫鬟成群,奴仆遍地,赵姨娘却是屈指可数;王夫人有自己的社会关系,有一定社交圈,赵姨娘却只能像高级囚犯一样每日待在府里,没有社会交往和人身自由;王夫人是府里的实权人物,呼风唤雨杀伐决断,赵姨娘却只能服从王夫人的管教,如果言行适当甚至会受到王夫人的训示,某些“高级”下人有时也敢羞辱于她。
  平心而论,王夫人的趾高气扬有她娘家(同为四大家族)的原因,但最重要的还是“正”、“侧”有别的伦理道德。正妻是合法妻子,享有一定社会权利和法律保护,侧室的法律权益却鲜有提及;正妻居长处理各项家庭事务,必要时可以惩罚妾侍,而“妾侍”只能谨言慎行,卑躬屈膝;正妻拥有继承权,是男权的附属和保障,男子死后可以居长称“太太”,妾侍很可能一辈子被人称为“姨娘”。
  王夫人赵姨娘的对比淋漓尽致地突出了封建时代的女性伦理,对家庭内部伦理的讥讽、诟病入木三分。因此,赵姨娘从全书来看是配角,但并不代表她无关紧要,恰恰相反,她是红楼中至关重要的角色。

  三、男子偷情=“偷腥”,女子通奸=“十恶不赦”?
  贾琏和鲍二家的偷情事件最能说明这一压迫性的人伦思想。一为家主,生性淫荡,行为下作;一为奴仆,挤眉弄眼,风流俊俏。两人趁凤姐不在大行云雨被抓个正着之后,贾府内随即上演了全书最为火爆的一幕场景。书中各个角色对本事件的反应能够说明很多问题,值得细细研究。
  作为“受害者”,凤姐的表现不可谓不激烈。发现奸情后凤姐立即上前痛骂贾琏并且“痛哭失声”,甚至“丧失理智”冤枉平儿打了她一个巴掌。平儿羞怒难当,上前暴打鲍二家的,凤姐则与贾琏闹在一起,好戏就此开始。贾琏恼羞成怒拔剑作欲杀凤姐状,凤姐马上哭向贾母处。听完凤姐哭诉贾母大怒,强令贾琏认错道歉并且安慰凤姐让她息事宁人,说贾琏不过是“猫儿贪腥一时迷了心窍”。与此同时贾母对鲍二家的表示鄙夷不已,并且稍微劝慰平儿,勒令她不许再生气。贾琏郁闷,凤姐满意,平儿委屈,鲍二家的愤而自戕,此事就此平息。看来处处合乎逻辑,似乎只是为了讽刺贾琏荒淫无道,但当真如此简单?
  首先是王熙凤。贾琏恼羞成怒愤而拔剑,凤姐立即哭向贾母。早不跑晚不跑,偏偏贾琏刚拔剑她便赶忙走人,到贾母跟前丝毫不提自己大闹使得贾琏恼羞成怒,而只说贾琏怎样与他人通奸想要至自己于死地,苦大仇深等等。凤姐如此这般只有一种解释,那就是从发现贾琏通奸开始,事件的每一步发展都在凤姐预料中。贾琏恼羞成怒做事出格受到贾母怒斥,凤姐获得了家族掌舵人的同情;平儿此番遭打,心中惧怕,今后行事必然更加规矩;鲍二家的羞愤难当,上吊自杀,凤姐出了一口恶气;“原谅”贾琏可以博得一个贤良的名声,同时也给了他教训。人精明到这个地步,真是可敬可怕。通过这一事件凤姐“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戚戚性命”的人物形象更加鲜明,手法不可谓不高明。然而,仅仅这些而已吗?
  我认为通奸事件实为一面镜子,作者想由此映射出他所处时代的一些价值观念。贾母也是一名妇女,却对鲍二家的无比鄙夷,认定其人“生性淫荡”,“十恶不赦”,“天理难容”;对贾琏则大相径庭,称其“猫儿偷腥”,“一时被狐媚子迷了心窍”。贾母平日很是欣赏平儿,此时也只是略微表示关心,并且威胁其“不许再生主子的气”。贾母为何如此处置?贾母这么做是因为她只能这么做,身为封建秩序的卫道者,她必须维护男权,维护家庭颜面,其它东西都不重要。王夫人与贾母同为男权附属,表现自然和贾母一样。府中其余众人无一例外地对鲍二媳妇鄙夷不已,指责其“恬不知耻”、“淫性不止”;对于贾琏的所作所为却一笑了之,毫不在乎。他们早已认同“男子偷情=偷腥,女子通奸=十恶不赦”的压迫思想,早已习惯封建伦理对女性的摧残。封建时代,“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等等不尊重人权的观念根深蒂固,甚至成为很多人满足其自身欲望的挡箭牌。“男尊女卑”的封建伦理对于女性的摧残更是血迹斑斑,如朱程理学、“三纲五常”、 “三从四德”等等。
  此事件中,凤姐是主角当然不错,可贾母王夫人等看似配角实则更为重要。作者以不同人物的反应来塑造人物形象,收到“一石入水激起一片波澜”的效果。
  
  通过这一系列的人物对比,作者充分展现了其文学功力,各个人物形象由此更加鲜明,当时男女制度、家庭伦理的阴暗面和压迫性被展露无遗。
  限于阶级和时代,作者可能无意控诉封建制度的不公,更不可能提出改革措施,但这丝毫不影响其“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的美誉。身处封建时代,其它人都在说着封建时代的话,做着封建时代的事,唯独作者能够洞悉所处时代社会制度和家庭制度的残酷、阴暗和不公,并将之生动描绘,这便是《红楼梦》的最伟大之处。从红楼中汲取营养,认识封建时代的诟病,同时剖析当代,反思自我,谨慎取舍,以思精益,我想这才是《红楼梦》的伟大现实意义。
 


【供稿单位:信息学院    作者:索志良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明典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手机版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

Baidu
map